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我国成功接待外国游客达到2694万人次,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6%。正值暑期旅游旺季,"China Travel"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度持续攀升。在我国免签政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有利条件下,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的体验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需求,他们对旅游服务的期望也日益提高。为此,记者深入采访了多位来华外国游客,记录下他们在我国旅行的难忘瞬间。同时,记者还与旅游业界专家们共同探讨了入境游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提升空间,以期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游服务。
来自德国的游客汉娜,即将踏足中国的土地,开启她第四次的中国之旅。自2023年10月首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以来,短短两年时光里,她的足迹已遍及中国的十几个城市。从香港的璀璨繁华街头,到西安的千年古韵古迹,从重庆的“赛博朋克”特色街巷,到成都的悠闲自在茶馆,每一次的旅行都为她打开了认识中国的新窗口。这位偏爱独自旅行的欧洲游客,凭借其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了这个多元而立体的中国,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不同于大多数西方游客,汉娜第一次来中国并没有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而是从香港出发,途经重庆感受了立体城市的魔幻,再到西安触摸千年历史的脉搏,最终抵达北京体验首都的魅力。
“我原本打算走常规旅游路线。”汉娜回忆道,“但重庆那种超现实的视觉冲击让我无法抗拒。”她告诉记者,她偶然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重庆的视频和照片,一下子被吸引了。“那些照片里的重庆就像一座从科幻电影中走出来的城市,高低错落的建筑在夜色中闪烁着霓虹,“赛博朋克”的氛围让我立刻产生了向往。”汉娜说,而西安则是她多年的梦想之地。“上学时,我在历史课上第一次了解到兵马俑,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奇迹之一。”汉娜笑着说,“所以我的第一次中国之旅必须把西安放在行程里,否则就不算完整。”
“友好”“安全”,提及这趟旅程给她留下的印象,汉娜用两个词回答。在来到中国之前,汉娜心里还有些顾虑。“我以前以为,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可能很难向当地人求助,但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重庆时,她与一对当地夫妇三次不期而遇,“在这么大的城市里,我们能一次次相遇,我想这一定是种缘分。那对夫妇也有同样感受,于是通过翻译软件邀请我共进晚餐。”汉娜感慨道,接到邀请的那一瞬间对她来说是“惊喜时刻”,她感受到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热情与友好。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我会对自己的物品、个人安全感到绝对放心,在这个星球上,很少有国家能让我感到如此安全,作为一名独自旅行的女性,我在中国感受到的安全感是无可比拟的,这也是我一次次回到中国的原因。”汉娜说。
随后的两次旅行中,汉娜的足迹延伸至江南水乡和巴蜀胜地。除了城市观光,汉娜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也颇具深度。她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中国汉服,已经拍过两次汉服写真。在上海和成都,她还分别参加了汉服晚宴和宫廷晚宴。精心布置的宫廷晚宴让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直观认识。
同样被中国换装体验吸引的还有来自俄罗斯的娜塔莉亚,她和同事最近到吉林延吉出差。她告诉记者,来之前完全没有想到一个边境城市还会有这么多高楼、这么现代化。“这里的夜景真的太漂亮了,我很喜欢晚上到河边漫步,还有夜市上的各种美食都让人垂涎不已。”
在延吉,让娜塔莉亚印象最深刻的体验便是换装当一次“延吉公主”了。“这真的很有趣,我挑选了一件粉红色的朝鲜族服装,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完成了全部妆造,花费不过两三百元。我很惊讶,在中国很多城市有这种妆造、旅拍商店。女孩子们不需要很多花费便能当一次‘公主’或是‘女王’,像电视明星一样拍照。”
特约记者在采访赴华旅游的韩国游客时,被问及对中国之行的印象,不少人都表示,有别于以往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中国之行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惊喜。
“原以为难度会很高,但到了中国后才发现,一切比想象中容易太多。”这是韩国游客洪研秀一家结束中国旅行后的最大感受。他们一家四口几个月前首次来华自由行,选择了上海。洪研秀告诉特约记者,“我们的小女儿才6岁,出发前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但从地铁、商场到迪士尼乐园,再到进餐厅、点外卖,一切都非常顺利”。她说,酒店员工服务周到,线上外卖App非常友好,点餐毫无压力。
自7月1日起,上海正式拉开了暑期入境游的序幕,迎来了旅游旺季。在7月1日至15日的短短两周内,上海边检机关在空港口岸共查验了18.7万名入境外籍旅客,这一数字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5%,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这18.7万名外籍旅客中,有高达9.2万人次是利用了免签政策以及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通过上海口岸顺利入境。这一比例接近入境外籍旅客总量的半数,充分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吸引力。
韩国游客朴在石在两周的时间里,踏上了他独特的中国之旅。他的行程覆盖了北京、苏州、杭州、上海以及桂林这五个城市。在与特约记者的交流中,朴在石表达了自己对这趟旅程的深刻印象。他尤为钟爱苏州、杭州和桂林这三个地方。 在杭州,朴在石被西湖的美丽风光和街道两旁的绿意盎然所吸引,这让他产生了在此定居的愿望。他认为杭州的生活节奏恰到好处,这座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散发着浓厚的现代气息。 谈及桂林,朴在石更是赞不绝口。他认为桂林的山水之美犹如梦境,仿佛让人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而对于苏州,他更是情有独钟,对苏州的古典园林赞不绝口。他说:“苏州有一种温柔内敛的中国美学,让人陶醉其中。”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商圈促销叠加艺术体验,浦东“甜蜜经济”点燃七夕消费2025-09-10
- 时值暑期旅游旺季 “China Travel”全球热度持续升高2025-09-08
- 扬州-巴拉瑞特结好十周年纪念活动暨友城艺术作品展开2025-09-08
- 2000余跑友畅跑黄山乡村 2025“奔跑江淮”和美乡村健2025-09-08
- 祁门县图书馆的5名工作人员走进闪里镇港上村为孩子们2025-09-08
- 掌声笑声不断 休宁“水浒”阅读分享会以互动问答引爆2025-09-08
- 全省大赛摘奖!休宁两研学课程获三等奖,为黄山市唯一2025-09-08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 商圈促销叠加艺术体验,浦东“甜蜜经济”点
- 《有朵云像你》首映,导演姚婷婷:珍惜与爱
- 《归队》六位核心角色立住脚跟,描摹有血有
- 黄浦企业掌门人畅谈海派质量文化:既守规矩
- 营收超7500亿!江苏未来产业综合实力稳居全
- 日均接待超400人次!黄山休宁县图书馆“五
- 亲子入门、轻量环线、经典穿越!徽开古道推
- 《凝光·入戏》回顾展揭幕,上海大剧院以27
- 上海今年升级改造203家标准化菜市场,探索
- 城市推荐官带你探访上海老城厢“隐秘”路线
- 来一场City Walk与生态研学的完美融合!探
- 上海大剧院迎27岁生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
-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将于9月2
- 2025年暑期档观影人次破3亿!已超去年全年
- “一车即片场”!豹款影视制作车融合5G与AI
- 黄山在杭州秋季推介发出全球邀约,发布“秋
- 屯溪区获评度假名区,新安山水与三大老街勾
- “1平米书架”是缩影,安徽探索社会力量共
- 安徽推动公共文化空间从“阅读场”迈向“民
- 成为“文化客厅”与“共享舞台”!安徽公共
- 结合本土文化+借助AI科技!专家为二次元文
- BW2025使上海周边酒店预订量涨5倍,二次元
- 10月1日起纸质火车票正式告别!过渡期进入
- 芜湖进入夏秋蔬菜“空窗期”,16种蔬菜均价
- 无人机5分钟喷施15亩!安徽农垦“一喷多促
- 上海汽车产业强劲发力!前7月制造业产值同
- 江苏4案例入选高质量数据集典型,覆盖大模
- 唤醒“沉睡资源”!黄山聚焦夏秋茶机械化采
- 安徽送沪绿电占长三角总量76.3%!苏皖“两
- 郁达夫旧居“风雨茅庐”在杭州焕新开放 展
- 上海7月数据揭示居民消费新倾向:粮油坚挺
- 从同比下降到增长21.5%:上海黄金消费“V型
- 上海7月消费火热 空调热卖、学习用品采购潮
- 直播零售额4937亿,全国第一!上海以12.9%
- 瞄准“银发”文旅与精品短剧!上海8000平古
- 从闲置地块到2.3万平健身中心!万里街道重
- 上海最大居民区中远两湾城西区改造启动,51
- 超半数日本年轻人“完全不去美术馆”,为何
- 规范智能家电语音交互、提升厨电能效 新国
- 国家标准为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立规:椅可展
- 新质生产力催生文旅蝶变!黄山AI与文旅擦出
- 文旅唱戏,农民受益 黄山文旅融合“含金量
- 黄山黟县探索“导宿联动”新模式,为文旅高
- 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
- 《民法典》明确规定:房屋空置不免责!法官
- 巧借《黑神话:钟馗》东风!灵璧县以“三元
- 上海楼市新政首日:热线来电量翻倍,外环外
- 从“轮椅保健品”到“AI外骨骼”:银发经济
- 从城市“后花园”到产业“新腹地” 宿城乡
- 从传统村落到电商兴村 宿城“微度假”模式
-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