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黄山市档案馆内,两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典籍静谧地并排放置:一部是明万历年间的《算法统宗》,另一部则是日本明和三年的译本。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故事。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徽州人程大位。他不仅将我国珠算智慧体系化、大众化,还将这一独特的计算方法传播至遥远的东瀛,催生了日本“和算”的诞生,被誉为“算神”。那么,这位徽州商人究竟是如何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巨匠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四百年的时光长河,聆听由算盘珠子奏响的这部美妙乐章,探寻程大位传奇的一生。

程大位,字汝思,号宾渠,出身于徽州这样一个山峦起伏、田地稀少的地方。在这里,“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成为人们生存的残酷现实。年轻的程大位也顺应新安江的潮流,投身于商海的滚滚洪流之中。在商贾经营的世界里,每一笔交易都需精打细算,繁琐的计算成为他日常生活的沉重负担。笨拙的算筹让他深感困扰,一个宏伟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芽:“从天地的高广之处,到街巷的山水之间,从朝廷的邦国治理,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又有哪一样能够离开算学的助力呢?”这一念头激发了他对算学的无限热情,促使他投身于算学的研究和计算工具的革新之中。

商海沉浮,廿载游学觅真知

于是,这位心怀算学的商人,将行商之路变成了求知之旅。他不惜重金,购求天下算书;他的足迹遍及吴楚,凡遇“精通数学者”,必“辑造请问难,孜孜不倦”。从长江的浩渺到运河的繁忙,二十年光阴在求索中流逝。这漫长的“游学二十年”,为他奠定了深厚的算学根基。

覃思率水,廿载著述铸丰碑

四十岁后,程大位带着四方奔波积下的算学典籍和满腹心得,回到家乡休宁率口,“归而覃思于率水之上”,开始了更为艰苦卓绝的著书生涯。他闭门谢客,潜心钻研,审阅古法,博采众长,融汇自己多年经商与游学的实践体悟,对传统珠算进行了重大的创新和完善。为了使珠算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经商、理财、日常计算的便利工具,他日夜推演,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连他最疼爱的小儿子,也深知父亲工作的紧要,不敢轻易打扰。又是整整二十年,他呕心沥血,集16世纪之前珠算知识之大成,写成《新编直指算法统宗》十七卷。

这部《算法统宗》里,程大位对珠算的基本知识、珠算的各种应用题解法、珠算的部分难题都有阐述,对珠算加减乘除口诀及开方方法也作了总结研究。尤为可贵的是,书中所列595道算题,密切联系百姓生活应用,围绕田亩测量、交通运输、物资分配、容积计算、税收贸易、工程技术等民生应用问题,程大位创造性地运用诗歌民谣等通俗形式,将深奥的珠算知识变得妇孺皆知。

明珠东渡,慧泽扶桑振汉声

明珠终难自晦。明朝末年,日本学者毛利重能将程大位赠给他的书籍带到日本,译成日文。这部珠算宝典,犹如一颗智慧的种子,在异国生根发芽,直接催生了日本的“和算”。在程大位故居“覃思堂”里,有一副楹联写道:“率水覃思统宗巨著垂金鉴,扶桑景仰和算先河振汉声。”上联的意思是程大位在率水之上深思的结晶《新编直指算法统宗》就像一面金色的镜子一样名垂千古,下联的意思是日本人民仰慕程大位的珠算巨著开了日本的和算先河,使中华文明声威大震。

到了清初,程大位的著述再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曾说:“在明朝数学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程大位。在程大位《算法统宗》以前,没有任何关于近代珠算算盘的完整叙述。”

巧思惠民:世界上最早的“卷尺”

程大位的智慧不仅闪耀于算盘之上,他深知土地测量关乎百姓生计,而传统方法繁复且易生误差。他反复实践,用薄竹片刻上尺寸,卷成圈,装于架上,创造出了轻便实用的“丈量步车”,并绘图传世——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卷尺雏形,其巧思惠泽乡里,流芳后世。

程大位的一生,堪称徽州“民本、民用”精神的杰出代表。他自长江商船上便开始对计算留心观察,再到率水河畔潜心研究二十载,四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初心,将毕生心血倾注于那方寸之间的算珠之上。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不仅使中国珠算走向系统化、平民化,更是跨越重洋,成为点燃东方算数文明之光的重要火种。程大位从一位奔波于生计的商人,蜕变为一位惠及万代的科学家,以“算神”之名,书写了一段传奇人生。

更多推荐:若您对徽州文书充满好奇,不妨亲临《千年“徽”煌——徽州历史档案联展》现场,亲身体验古徽州千年文书档案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