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近期,在上海作协的爱神花园中,2025上海写作计划迎来了8位来自国外的受邀作家。其中,首位登台进行自我介绍的新西兰作家夏洛·基诺带来了一场惊喜,紧随其后的7位“驻市”外国作家自然而然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文较量。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倾力打造的“上海写作计划”,自2008年启动以来,便敞开大门欢迎国外作家踊跃申请。经过严格评审,每年都会邀请数位才华横溢的国外作家,于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来到上海生活两个月。迄今为止,已有114位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作家,受邀驻足这座魅力之都。在文学交流之外,“上海写作计划”更致力于将上海的生活精髓融入作家的创作灵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深入体验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沉浸于上海市民的生活之中,感受上海的风土人情,真正成为两个月的上海市民。

2025上海写作计划的主题为“在流动的世界中”。今年的8位驻市作家分别来自布基纳法索、葡萄牙、阿根廷、匈牙利、瑞士、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有人从小变更居所,有人精通七种语言,有人乐于环球旅行,有人能在一个小社区看见一个大世界。而上海,本就是一座因流动而生的城市。上海作协主席孙甘露称他们为“手持文学护照远道而来的文学使者”,他期待,多元的文化在这座城市交汇,全新的故事在这座城市生长。

“学会普通话,改变了我的生活。”夏洛·基诺是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未来两个月在上海,她的目标是继续提高普通话水平,了解上海,认识更多中国朋友。

来自布基纳法索的阿达马·库利巴利说,自己曾在北京学习,也有中文名字。紧接着要自我介绍的葡萄牙作家菲利帕·卡埃塔诺·达席尔瓦·梅洛赶紧向翻译请教,自己的名字应该怎样用中文念。

来自新加坡的澳大利亚作家张奕霖分享道:“初到上海时,我用英语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澳大利亚人。到了第二天,我坦白自己的中文水平有限。而到了第三天,我直接在街头小店前,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喊出了‘我要两个煎饼’,这一幕逗得在场众人捧腹大笑。”

来自瑞士的著名诗人鲁道夫·黑斯勒,在去年11月荣幸地受邀参加了上海国际诗歌节。他感慨万分地将那段12天的上海之旅形容为一场神奇之旅。在旅途中,他用心记录下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悉数写入日记之中。今年,鲁道夫·黑斯勒再次踏上上海这片热土,参加了“上海写作计划”,并将在上海停留整整两个月。他满怀期待地表示:“我坚信,这次上海之行,我定能发现更多精彩的故事,将去年的日记继续丰富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