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渡灌区工作人员走进芮城县学张乡阳院村 了解灌区农民群众春浇情况

时间:2025-03-12 06:26   作者:admin  来源:紫荆在线       返回首页

  近日,大禹渡灌区的工作人员深入芮城县学张乡的阳院村,实地考察灌区农民的春季灌溉情况。目前正值小麦返青的关键时期,小麦正处于增根阶段,急需补充水分。“只要这茬‘返青水’‘喝’得充足,今年我们村的小麦产量就有望再创新高,大概率又是一个丰收年!”正在田间引水灌溉的村民范建荣满怀信心地说道。

  范建荣精心耕耘着150亩小麦田,其灌溉水源依赖于大禹渡灌区的黄灌水。他自豪地解释道:“麦子浇了春三水,三水对面望粮山。”这句流传于晋南的农谚,生动地描绘了春季农田灌溉的情景。这里的“春三水”指的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浇灌的三轮水。其中,第一轮水被称为“返青水”,专用于小麦返青期的浇灌,对于保证小麦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春浇是土地越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农田能否喝好、喝饱“返青水”,关乎全年的粮食收成。为扎实开展春浇供水保障工作,省水利厅及早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水利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灌区农业灌溉用水需求。连日来,我省春浇工作自南向北展开,夹马口、大禹渡、禹门口、汾河、潇河等13处大中型灌区陆续开启春灌工作,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提供坚强用水保障。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夹马口灌区即启动春浇第一轮供水。作为担负运城市临猗、永济、万荣三县(市)101.11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的大型灌区,夹马口灌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科学做好上水准备,优化配水调度,确保灌区44.35万亩冬小麦及时喝上“返青水”。

  2月10日,运城市芮城县黄河岸边,大禹渡灌区开机上水,拉开灌区灌溉保春耕序幕。大禹渡灌区灌溉面积65万亩。为保障服务区内冬小麦及时喝上“返青水”,灌区精心准备,通过实施渠道清淤除草保畅通、机组维修保运行、项目建设保衔接等多项措施,充分做好灌区春浇准备工作。“今年春浇,我们计划提水4900多万立方米。”大禹渡灌区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国杰说,目前灌区日均提水量达40余万立方米,截至2月26日,累计提水664万立方米,浇灌小麦7.5万亩次。

  2月13日,河津市龙门村,禹门口枢纽一级站开机上水,禹门口灌区春浇灌溉工作启动。禹门口灌区今年春浇工作预计将持续105天,计划供水总量3435万立方米,灌溉农田34万亩次。为保障春浇工作顺利开展,禹门口引黄水务集团提前制定春浇计划、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对灌区各泵站机电设备和灌溉渠系工程进行检修维护,保障设备完好、渠道畅通。

  汾河灌区也于2月13日全面开启春浇工作。依托测控一体化闸门、数字调度系统和土壤墒情测报网络,汾河灌区实现远程水位监测、闸门控制和流量设定,同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掌握受益区农田雨情、墒情情况和干渠、支渠水情动态,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受益区粮食稳产增产。

  2月16日,随着源涡大坝北进水闸闸门缓缓抬起,潇河灌区正式开启春灌工作。潇河灌区担负着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区和太原市小店区、清徐县11个乡(镇)134个行政村的农田灌溉任务。

  “去冬今春以来,灌区范围内降水量相对偏少。”潇河流域管理中心主任刘晓俊说,为防止土壤墒情对春耕春播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中心及早部署、提前行动,对灌区渠道工程建筑、供水排水设施、机电启闭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优化用水管理,强化灌溉服务,有力保障灌区春灌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将根据河源上游来水情况科学合理调度水源,预计今年春灌工作将持续到4月上旬,累计引水量将达500余万立方米,灌溉农田4.3万亩次。”

  到2月27日为止,山西省春灌工程已注入水量达8664.30万立方米,覆盖灌溉土地面积89.92万亩。在大中型灌区中,累计注水量为6178.4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59.46万亩,这些成果为今年夏粮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负责人崔哲峰指出,随着全省各地灌区春季灌溉工作的逐步启动,水利厅将加强实施全方位保障措施,致力于水资源的高效科学调配及灌溉用水环节的严格管理,确保春季灌溉用水安全,并努力实现夏粮的丰收。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