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紫荆在线 正文

“我们的童年,总是弥漫着中药材的香气。”平顺县玉峡关镇黑虎村的村民马财这样说道。自他记事起,他的父辈们便一直在种植党参。党参,因其最初在古上党地区被发现而得名。追溯至唐代,上党郡改名为潞州,而那里所产的党参也因而被称作潞党参。黑虎村,作为潞党参的原生境保护区,因盛产潞党参以及其他多种中药材而闻名遐迩。在这个小村庄里,几乎有九成的农户都将潞党参作为自己的主业,他们种植的潞党参超过了1000亩,而仿野生党参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000余亩。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麓,拥有悠久的党参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范子计然》一书记载:“人参出上党,状类人形者善”,道出了深山出好药的古老智慧。自古以来,平顺县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药用资源。 平顺县地势起伏,落差显著,日照充足,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这里的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为党参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平顺县被誉为“党参之乡”。 在这里,潞党参“狮头凤尾菊花芯”尤为著名,其药用价值极高。清朝《本草从新》中记载:“参须上党者佳”,更是对平顺县党参品质的高度赞誉。如今,平顺县党参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产量和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长治党参栽培系统(平顺县、壶关县)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今年1月,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要想“写好”潞党参保护、传承、利用这篇文章,并非易事。近年来,当地不遗余力地挖掘其传统农业价值,并拓展功能、创新方式,以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协同迈进。

让农遗真正“热”起来,农民真正富起来。平顺县积极实施“中药材+”战略,坚持以中药材为基础,以文旅为导向,把中药材产业链条和文旅产业要素融合衔接,不断探索“以药促旅、以旅兴药”实践,持续打造药旅融合创新产品矩阵。按照《长治市支持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和《平顺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试行)》,当地将继续推进黑虎村潞党参新技术对比试验示范展示基地、龙溪镇淙上村万亩潞党参种植基地等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

传承了千年的潞党参,依旧散发着文化的魅力。黑虎村村民还在沿用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制作潞党参,一株好的潞党参要经过3遍以上手工搓捋和反复日晒、分拣,才可加工成干货成品。现在,这里打造了潞党参专业小镇,建成了潞党参展览馆和自然课堂。人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平顺县种植潞党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亲身体验潞党参种、管、收全过程。2024年,全村接待旅行、研学游客超10万人次。

从黑虎村出发,往西5公里处是淙上村。淙上村自古以来就种植潞党参,近年以平顺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上党中药材专业镇为契机,在层层梯田中打造了万亩潞党参种植基地。“我们的潞党参产业不仅是种植业,还是旅游业。”淙上村党支部书记李陈琳说。淙上村与黑虎村一起构建起潞党参观光游、体验游、公路游集群,两村间有潞党参大道相连。沿潞党参大道一路行走,游客可以看层层梯田,闻党参药香,观潞党参转化为党参酒、党参茶、党参膏的过程。

壶关县,潞党参另一原产地,所产紫团参久负盛名。紫团参产于壶关县紫团山一带,根条粗壮肥大,肉质柔润,香气浓,味甜。隋唐时期,壶关党参曾为皇室贡品。2024年4月,长治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在壶关县召开中药材技术推广及种植意向座谈会。会上,有中药材企业就“公司+合作社”潞党参定向育苗、种植政策提出建议,以推动潞党参产业发展。正来制药代表表示,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胆创新试验,带动小微企业和药农发展。

长治党参的种植系统主要集中分布在平顺、壶关两县地区。追溯至古时,我们的先民便发现了种植党参后的土地会变得草木不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轮作对于改善土壤肥力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以轮作技术为核心的,传承自古老时代的党参种植技术与知识体系。 长治党参的种植文化系统博大精深,涵盖了从选地整地、育种育苗到生态种植等一整套完备的传统生产知识体系。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土坡梯田和石堰梯田为特色,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此外,长治党参还蕴含着丰富的医药文化、潞商传统以及民风民俗等多元文化内涵。 在这个系统中,核心的保护要素包括了党参种质资源的保护、传统建园技艺的传承、以传统轮作技术为主的种植方式,以及精湛的加工技艺。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长治党参种植文化的精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历经岁月的村庄、梯田、党参以及水系,共同塑造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长治党参的种植体系,尤其是在平顺县和壶关县,所蕴含的农耕文明,既是一份需要精心呵护的珍贵遗产,也是一份需要妥善传承与合理利用的无价财富。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