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社区无疑是城市管理的基石。然而,庞大的城市体系通常还交织着更为错综复杂的层面、区域和空隙。这些每一个角落都紧密关联着民众的安全和感受。

以地铁站门口的共享单车现象为例,单车公司过量投放,市民随意停放,导致行人通行受阻、市容市貌受损、政府管理难度加大,各方均受到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多个区正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寻求解决方案。例如,浦东潍坊新村街道就设计了一套“智能中台”系统,该系统能够全天候对重点区域的车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预警。一旦发现破坏规则、扰乱秩序的情况,相关责任单位必须在5分钟内接单处理,并在60分钟内完成整改,以确保公共秩序和市容市貌的整洁。

杨浦的地下空间安全,也靠AI管。近期打造的物联设施管理平台,在视频监控设备、火灾报警、浸水报警等设备数据的基础上,叠加违规堆物、人员闯入、消防安全、水浸水淹等多种算法,让“看不见的角落”也在实时监测之下。

黄浦区是上海“大流量”的地方。游客多、功能密、景点多。AI技术在黄浦,把大客流、店招店牌、玻璃幕墙等高坠风险都给“管”起来了。外滩著名的“拉链式过马路”,背后也是有数据支撑的。熙熙攘攘的外滩,每一处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都在AI的帮助下,被更迅捷地捕捉和发现。

其实,人的想象力很多时候已经跟不上智能技术对城市的改造了。你能想象杨浦区测算识别设施缺损、人流密度、车辆违停、非机动车乱停放等信息,是靠无人机吗?而浦东张江巡查店外经营、无证设摊、广场舞噪音扰民,居然是靠无人车。

去年,超强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伏羲气象大模型提前5天就成功预测了“贝碧嘉”的登陆路径。它也曾提前8天以上精准预测河南南阳特大暴雨、提前15天以上预测湖南华容县洞庭湖可能决堤。

去年底,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在复兴岛启动建设。借助量子理论的“量子化”和“量子纠缠”概念,打造时空联动、虚实相生的数字体系,是上海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

随着新生事物和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对城市的洞察与掌控能力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在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建设的首批先导应用场景中,今年5月,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正式推出了“美好生活掌中宝”这一创新项目。该应用依托于量子城市时空智能的坚实基础,为市民生活增添了一张集虚拟与现实交互于一体的“数字地图”。只需轻轻一点,市民便能轻松选择地图上的各类场景,进行功能预约和问题反馈,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生活的便捷性与互动性。

以实景三维技术为坚实基础,徐汇区成功打造了全市首个区级数字孪生城市。该区利用“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以及先进的生成式AI三维重建技术,实现了全区60万个分层分户单元的精细化映射。如今,在举办上海体育场的大型演唱会时,AI技术能够结合实时天气、周边公共交通、路况数据以及历史数据,精准推演出2小时内的人流流动和交通拥堵状况。这一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使其能够提前制定限流措施、调整红绿灯时长以及优化网格人员布局,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保障市民安全。

发布时间:2025-07-21 07:2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