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欢快的鼓点声中,7岁的甜甜不禁随着节奏舞动起自己的小身体。站在门口观摩的方女士笑着说道,甜甜在第一次上课时还有些羞涩,但到了第二次就变得非常放松了。自从残联通知她们报名参加舞蹈班后,甜甜就开始焦急地倒数着上课的日子。尽管她戴着人工耳蜗,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对音乐的热爱。在课堂上,甜甜总是被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所吸引,而课后,她还会主动在家练习所学的舞蹈动作,充满活力。
甜甜每周都会前往椒江区青少年宫参加学习,而她的授课老师正是来自这座少年宫的专业教师。与众不同的是,这次课堂是一个特别的“公益课堂”。近期,椒江区残联携手椒江区青少年宫共同创建的椒江区特殊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正式揭幕,而首场课程就特别针对听障儿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形体课。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特殊青少年群体面临着文化艺术教育资源稀缺、社会融入渠道狭窄、培训费用成本更高的现状,现实状况迫使很多特殊家庭不得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为打通特殊青少年文化艺术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椒江区残联主动作为、整合资源,依托区青少年宫较为成熟的场地及师资力量,共建椒江区特殊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基地。
项目启动前,椒江区残联依托镇街残联等力量,对全区部分残障青少年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意愿进行了调查。超七成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机会接受艺术熏陶,并有意愿让孩子在美术、声乐等领域尝试学习。
对此,椒江区特殊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基地以“零门槛、全公益”为宗旨,设立涵盖舞蹈形体、声乐表演、创意手工等多元化文化艺术课程。
该舞蹈形体班是首次面向10名听障儿童开课。在教学中,教师们根据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将每一个舞蹈动作分解成众多小步骤,通过精确的手势、丰富的表情以及鼓点的辅助,反复演示,将原本复杂的舞蹈动作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直观理解的形象信息。
椒江地区的5至15周岁特殊儿童,若对艺术领域抱有浓厚兴趣,可首先向居住地的街道委员会进行报名。经过椒江区残疾人联合会(区残联)的严格选拔,符合条件的孩子们将有机会进入专门的班级进行学习。具体的课程开设时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与统筹安排。椒江区残联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基地不仅致力于减轻特殊青少年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希望通过系统化的艺术教育培养,为这些孩子们搭建一个学习、展示自我和全面成长的重要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2025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技术培训班(第一期)在太原开班2024-12-21
- 最新文章
- 热点内容
-
- 山西省制定《公民身后“一件事”
- 我国各地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 距
- 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
- 千年古刹邂逅数字科技 华严寺AR
- 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农文旅游的发展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集中攻坚“一泓
- 伴随着并购重组政策的暖风频吹
- 山西各地增强旅游消费“文化味”
- 山西首部银发经济专著《银发经济
- 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办媒体
- 阳泉陆港多式联运项目开工奠基仪
- 龙阳路枢纽"近而不便":居民呼
- 中医养生“飘”到第七届进博会现
- 上海野生动物园"零距离"动物互
- 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局长会议在大同
- 绿色低碳为幸福生活增色—美丽山
- 北方雨雪迅速减少 江南西南部分
- 山西省税务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
- 山西电力市场创新突破:新型经营
- 全国体育系统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