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自今年起,滁州市致力于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彰显文化魅力,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紧密融合。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多方面发展、宣传推广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年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5年“五一”假期,近30组知名音乐人齐聚滁州葫芦果音乐节,加上大明文化旅游季等100余场文旅活动和110余条优惠措施,带动滁州市接待游客546.8万人次、旅游收入4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20.7%,创历史新高;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4倍、增幅居全国前五,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80%,我市因此在全省“五一”假日文旅市场复盘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上半年,我市举办了琅琊山初九庙会、龙虾美食季等60场营销活动,发放80万元文旅专项消费券,撬动超400万元消费;开通2条旅游公交专线,推出20余条主题线路,其中“醉翁之意 亭城赏花”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上海文旅推介会吸引800人参与,“发现宝藏滁州”活动抖音话题播放量超5600万次。在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和强有力的宣传推广下,滁州市旅游市场热度高涨。1到6月,全市接待游客2189.8万人次、旅游收入2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3%、13.54%。

与此同时,滁州市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全市基本完成旅游资源单体普查,梳理名录3692个,摸清了文旅“家底”。上半年,天长龙岗古镇晋级国家4A级景区,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山湖景观大道段获评全国“公路+旅游”十佳案例,小岗村入选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百强村,品牌创建亮点突出。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文物保护领域,我国正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前三次普查中的1244处文物点进行了复查,并发现了161处新的文物遗址。其中,临淮关淮河石堤以其独特的价值入选了全省文物普查的十大新发现。同时,明中都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也稳步进行,凤阳的《天下中都》展览荣获全国十大精品展览优胜奖,成为全省的唯一获奖项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滁州市与当地高校携手共建了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致力于推进《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的编纂工作。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滁州市举办了“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等20余场活动,吸引了超过15万人次参与,使得文化遗产更加深入地融入了群众的生活,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发布时间:2025-07-23 10:4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