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WOD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上,语核科技脱颖而出,荣获了WOD熵钥奖的“数字化标杆奖”和“创新技术奖”两项殊荣。这家成立于2023年的年轻人工智能企业,以其自主开发的智能体数字员工技术,迅速在业界崭露头角。凭借这一创新技术,语核科技已成功与上海仪电、中远海运重工、唯捷创芯等知名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正利用基于强大模型能力的智能体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数字化水平。

语核科技,一家在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孵化成长的企业,成为了上海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中的佼佼者。这家校友中心专注于大模型领域的发展,致力于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翟星吉,语核科技的创始人,自豪地表示:“我们不仅是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的第一家入驻企业,更是奇绩创坛投资的一家独具特色的非典型公司。”这充分展现了语核科技在行业内的独特地位和发展潜力。

上海聚焦大模型、光电量子、智能传感、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兴产业和前沿赛道,推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目前,12家高质量孵化器已孵化出36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36家估值超亿元的企业。

《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于2023年发布以来,市科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区持续布局、遴选和培育高质量孵化器,引领全市各类科创载体转型升级。

截至今年5月底,12家高质量孵化器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多家,另有储备创业项目330余个,其中超前孵化项目40多个。今年1—5月,上海高质量孵化器的营收达65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15%,其中专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51%,是全市科创载体平均水平的2倍;在孵企业总营收超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超5亿元。

“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主体的民营(含混合)占比很高,达到75%。运营团队市场化程度较高,偏重新技术和新模式孵化,甚至是超前孵化。”市科委成果转化处处长张励说。所谓“超前孵化”,是指孵化器关注细分赛道发展的新趋势,跟踪基础研究项目,从论文和知识产权入手,实现超前发现和超前布局。这种孵化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科研团队创立企业前,进行概念验证,验证科研成果的技术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从储备项目中挑选所看好的项目,支持团队创办企业。

入选首批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的中科创星(上海)就擅长超前孵化。中科创星是国内最早开展硬科技投资和孵化的专业平台之一。近日,这家投孵联动平台完成了对原集微的两轮早期投资。原集微由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研究员包文中创立,研发制造原子级芯片和异质集成技术。今年4月,复旦大学周鹏和包文中联合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他们制备出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二维半导体处理器“无极”,未来有望取代传统硅基芯片。

早在该论文发表前一年,中科创星的投资团队便开始关注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并与科学家们就二维半导体处理器商业化的可行性进行深入交流。在此过程中,他们还持续关注实验的进展,并对这一基础研究成果的商业转化潜力进行评估。

在经过概念验证阶段的成功后,中科创星果断选择对项目进行投资,并携手包文中共同打造了一支创业团队。6月13日,位于浦东的原集微二维半导体工程化验证示范工艺线正式开建,这标志着我国有望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进二维半导体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5-07-23 10:3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