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上海众多曾经“遥不可及”的密林,如今正逐渐转变为“触手可及”的绿色绿洲。这种别具一格的城市森林体验,正从一种“珍稀资源”转变为市民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态福利。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日(7月24日)从上海林业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建设并开放了193座休闲林地,这些林地遍布于闵行、嘉定、松江、浦东等9个行政区以及临港新片区。这些林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康养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绿色生态空间,还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自2012年起,上海地区大规模开启了对密林的改造与开发。上海市林业部门率先开展了一系列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林地的综合效益。具体措施包括,在确保林地保护的前提下,对具备条件的林地实施小范围林相改造与景观提升工程。此外,还进一步完善了步道系统,增设了座椅、观赏廊架等简易休憩设施,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户外休闲体验。

黄桥公路以东,陆庄公路以西,有一片近200亩的涵养林,在南岸默默守护了黄浦江20多年,习惯了护岸、护堤、护路的它近年来被寄予更多期待,尤其是附近黄桥村的居民,他们想要一个可以散步、赏景的“后花园”,但浓密的树林看上去“密不透风”,令市民游客望而却步。

经过改造,密林成了松江泖港浦江源开放休闲林地,周边居民的愿望成真了。跟随红色的塑胶步道在林下穿行,他们用脚步串联起阳光透过枝叶打在地上的星星点点,各个季节看到的风景还不一样——春可赏樱花、迎春花,夏可赏紫薇、八仙花,秋可赏桂花、枫香,时不时还有胆小的赤腹松鼠窜入远处的灌丛。

许多林地的首要功能还是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以林地为基底的开放休闲林地无法像中心城区的公园那样“精雕细琢”。记者注意到,整座开放休闲林地内,只增设了驿站、厕所、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和一些公园相比,十分简朴。

“我们尊重并保持曾经的‘野趣’,杜绝大拆大建。”松江区林业站副站长许钢表示,开放休闲林地原有的自然基底尽可能都保留了下来,即使是影响通行和采光的高大乔木,一般也只是抽稀,修剪掉有病虫害或枯死的树枝。

林下的植被同样得到了精心呵护。汪晓沙,上海市林业总站的工作人员,轻轻捧起几片长三角形的叶子,向记者介绍道:“这些是珍贵的白花堇菜。每当春天来临,它们便会绽放出洁白的细小花朵,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般,美不胜收。”这种植物曾经广泛分布于针阔混交林的边缘、草地、山坡草地、针叶林以及草坡等地,如今却变得愈发罕见,令人惋惜。

发布时间:2025-08-05 10:4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