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曹家村居民区的铁门被社区工作者轻柔地敲响:“阿姨,今天感觉如何?血压药记得按时服用了吗?”门内,一位独居老人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应声而开。这声关切的问候,是她一天中最温馨的期待,也是她心中最安心的守护。在长风新村街道,这样的温馨画面,得益于一项创新的“分色治理”工作法。这一方法如同细腻的工笔画,将社区中纷繁复杂的各类需求巧妙地划分为红、黄、蓝、绿四色,使得基层服务能够更加精准、细致地入户到每一户家庭,为居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关怀。

四色分级的管理机制,宛如为每位居民打造了一把专属的“服务钥匙”,能够精确地识别和区分包括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在内的30个不同群体。

其中,红色代表着高龄独居老人等高风险群体,是街道重点守护的对象。社区工作者们与他们定点结对,每日联系,提供全方位的兜底服务。黄色涵盖双独居家庭、困境儿童等次重点人群。对于这部分群体,街道实行一户一档包干走访制度,每周 1—3次的关爱帮扶,给予他们 “尊重优先” 的陪伴式资源对接。蓝色聚焦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在重点时段加强走访,实行“双人走访”,通过“倾听 —共情—引导” 建立信任。绿色则面向普通居民,街道通过发掘其中的能人、达人、志愿者,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曹家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郭颖深有体会:“通过四色分级工作机制,曹家村重点群体变得明晰,联系机制得以确立,社区工作者们能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走家串户、解决问题中。”“四色钥匙”精准叩响了居民的门扉,让居民享受到适配的服务,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治理的智慧不止于识别,更需要打破“围墙”,汇聚合力。为此,街道将27个居民区科学细分为201个更小的“治理单元”,如同在社区肌理下嵌入了“神经末梢”。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社区民警等力量精准下沉到单元。

依托普陀区“你点我配、你约我到、你评我改”的机制,每个单元都拥有了量身定制的“资源库”。一旦发现需求或矛盾,立刻启动“发现—合力解决—上门化解—跟踪回访”的闭环。尤其在红色服务对象集中的单元,家庭医生定期随访、应急队加强巡逻、志愿者暖心陪聊,编织起一张全天候的“守护网”。

治理效能持续增强。街道内部深入挖掘潜力,打造了由党员、楼栋组长和社区能人构成的“后备力量”;同时,向外延伸,超过40家共建单位踊跃参与,携手推进了车库翻新、增设无障碍扶手等约50项深受居民期待的民生工程。

借助这套行之有效的“分色管理”策略,长风新村街道在基层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成功经验亦在近期由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的“深化‘四百走访’活动,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现场学习与交流会议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分享。

发布时间:2025-08-05 09:3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