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沿着浦阳江畔的绿道向南漫步,便来到了浦阳镇的径游村。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不多时,一座历经40年风雨的老宅蜕变为萧山区首个乡村非遗展陈馆的景象映入眼帘。再往前走几步,步入老巷深处,惊喜连连:邵一当代艺术创作工作室、小满工作室等众多文化新地标,皆是由老屋改造而成,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新旧元素交织,诗意盎然,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闲宅,那些曾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正逐渐“苏醒”过来。它们在“蝶变”焕新的过程中,已成为乡村文化的新地标。这些老屋的重新焕发生机,不仅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有效地推动了文化资源的下沉、文化人才的下沉以及文化服务的下沉。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它们成功地打通了基层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半年,浦阳镇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俞国泉总往浦阳非遗展陈馆跑。从斑驳的老墙门到崭新的展陈空间,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浦阳非遗展陈馆由径游村与浦阳镇民间文化研究会共同打造,是萧山区首个乡村非遗展陈馆。俞国泉向记者介绍,这次改造不仅修复了破损墙体、更换青瓦、加固木构件,还最大程度保留了老宅原有的建筑风貌。“新中式布局,整体很有江南传统韵味。”

除了展现浦阳10项从国家级到省市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里还设置了非遗项目研学与体验区、非遗茶馆、非遗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区,以及国家级非遗翻九楼传习场,构建了从技艺保护到产业发展的完整生态链。

对于非遗展陈馆的焕新,径游村党委书记谢银火也颇有感触。随着城镇化进程,径游村和许多乡村一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源闲置现象。随着谢径安农创村在径游村起笔建设,如何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成了谢银火的心头事。

一年前,谢银火向正忙于为浦阳镇民间文化研究会寻觅适宜办公场所的俞国泉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谢银火透露:“这块地原本也曾吸引了一个杭州城区颇受欢迎的网红咖啡品牌的目光,他们有意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村咖’。”然而,在谢银火的心中,尽管售卖咖啡和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是极佳的途径,但他始终怀揣着更深层次的愿望:“我们心中总在思考,如何为当地留下一些更加持久、有意义的遗产。”在权衡了“流量”与“留量”的利弊之后,径游村最终选择了后者,决定追求更长远的、对当地文化传承更有益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我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原本的“村咖”径游村,转而拥抱了充满禅意的“茶道”生活。在浦阳非遗展陈馆内,我们精心开辟了一处独具特色的非遗茶馆。谢银火先生向我们介绍,这里不仅是传承非遗的场所,更将成为村民们文化交流与共享的社交空间。 茶馆内特别设计有开放式茶席,吸引了游客和村民们的热情参与。在这里,人们常常自发组织非遗体验、曲艺表演、故事分享等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营造出“非遗进生活”的生动场景。 展望未来,我们将在这里开设沉浸式研学工坊,让千年非遗文化从展品变为可触摸的创作体验。在这里,传统文化将在指尖的研学中焕发新生,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发布时间:2025-07-27 09:38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