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上海“模速空间”被誉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科创生态社区,其中一句精辟的描述是:“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这里聚集了超过100家大模型企业,不仅拥有算力、大数据、资金等人工智能产业所需的关键要素,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上海正致力于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的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生态建设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显得恰如其分。在十二届市委第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走在前列,成为行业的标杆。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中,从四个关键方面对这一目标进行了详细部署:一是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二是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三是打造全球领先的科创园区,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四是深化国际科技开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全球共享。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科技创新生态的优化,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某种意义上,生态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但又不是要素的简单组合。从上海科创产业生态体系的实践来看,不仅要将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在共同的空间内,更要通过各种多元的活动和方式,让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充分交换信息、对接需求,通过融合碰撞,激发创新活力,共同构建起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正如《意见》所明确提出的,促进创新要素向重点园区汇聚集聚,形成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平台、创新人才等聚合发展、相互促进的体系化布局。“聚合发展、相互促进”这一表述,对创新要素和产业链的协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生态不再是简单的要素并置,而是要通过深度融合在空间内催生更多更为有机且高效的“化学反应”。

推动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打造全球领先科创园区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人才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上海已形成以徐汇“模速空间”、浦东“模力社区”为核心的“一东一西、一软一硬”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前者邻近院所校企,紧密连接上下游,后者则以张江科学城为重要载体,推动垂类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两者结合各自重点领域和细分赛道,营造了各具特色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创新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意见》已明确提出,要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构建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等高成长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培育体系,分层分类实施政策扶持、清单管理、动态评估。如果类比自然界的生态概念,创新创业往往需要的是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式”环境,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丛林”,甚至还有“稚嫩幼苗”。多元包容的生态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都能在此茁壮生长,结出硕果。

各类企业,无论其规模与性质,均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企业的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必须进行系统性的规划,采取综合性的策略。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应全心全意、持之以恒地提供政策上的支持。特别要着力打造一个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其高风险、长周期融资的需求。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展示路演活动,加速人才的聚集,助力创业团队的组建。此外,强化跨界合作、共享与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从而激发创新企业的蓬勃发展,让它们如同千帆竞发,乘风破浪。

发布时间:2025-07-26 13:1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