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社区首诊+一站预约”的就医新模式,正逐渐融入长宁区69万常住居民的健康生活,成为他们日常医疗服务的便捷选择。自2024年起,长宁区荣幸地被选为上海市卫生健康数据大平台试点单位,借此契机,该区积极探索并积极突破医疗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壁垒。通过实施“1+5+X”的创新模式(即打造一个数智化基础平台、构建五大智慧服务平台、拓展X个创新应用场景),长宁区成功整合了全区15家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以及九大公共卫生数据领域的信息,搭建起一个覆盖区域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数据库。这一举措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得以如同自来水般,源源不断地流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健康获得感和就医体验。

截至目前,数智基座(一期)工程在数据管理、智能化应用、便捷服务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显著成就,有效促进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为构建“高效、精确、普及”的智慧医疗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宁区以“就近、就快、就好”为原则,依托区域医技预约平台整合区内同仁医院、天山中医医院、光华医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等多家医疗机构的优质医技资源,去年全面完成CT、MR推广工作,今年新增“社区初评+医院终评”一站式智能麻醉风险评估系统,落地了胃肠镜检查服务。

这意味着,患者“只跑一次”,即可通过家庭医生线上预约上级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还可实时回传至社区,让家庭医生能第一时间掌握患者检查情况。长宁区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管理中心主任顾志俭介绍,该平台还将拓展更多优质项目的预约功能,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

借助AI技术,长宁区开发了智能报告解读系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报告内容。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目前,已有3000余名心律失常患者纳入平台管理,采用专业化4级(危急、高危、中危、低危)风险分层管理。下一步,区内还将拓展推进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监督管理。

就诊之外,长宁区升级打造全域联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库,汇集居民从出生建档、动态体检到全周期就医的健康信息,形成实时更新的区域“健康图谱”。这意味着,居民在区内任何公立医疗机构就诊时,医生都能快速获取其完整的健康档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现在一个屏幕就能搞定所有工作。”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沈娟说,“智能统一桌面整合了单点登录与多系统集成功能,操作路径优化了,重复操作少了,我们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患者诊疗。”依托智能统一桌面,长宁区已实现医护人员“一屏通办”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健康档案等五大系统业务,减少了重复操作时间逾30%。

同时,得益于经过标准化和治理的高质量数据,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查阅患者的详尽诊疗记录和健康档案,涵盖既往病史、各项检查检验结果以及用药历史等信息。借助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工具,医生们能够更加精确地制定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这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也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长宁区在医疗领域勇于突破信息壁垒,成功实现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有效协同与高效整合。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家庭医生与上级医院的专家能够便捷地共享患者病历数据,开展远程会诊服务,从而能够及时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意见和建议。同时,医技检查结果得以实时共享,这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也极大地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更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共同构筑起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实防线。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