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地区的虹口、浦东、黄浦、静安等11个试点区域内,共有1203名陪诊师成功完成了学业。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承受着独自求医的巨大压力。目前,一个与老年人医疗体验、心理慰藉及城市关怀相关的民生工程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这座城市。

7月8日,在上海开放大学隆重举行了一场以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为主题的座谈会。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市11个试点区的民政部门代表、陪诊培训学员代表以及服务对象代表等共计50余人参加。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回顾和分享了在陪诊服务领域的宝贵经验。此次座谈会由上海市民政局与上海开放大学共同主办,旨在进一步加强陪诊师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陪诊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达1537.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37.6%。作为进入深度老龄化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正在加快构建高质量、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面向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助医陪诊服务等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巨大,提升服务人员专业素养迫在眉睫。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推动陪诊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在上海市民政局统筹指导下,在各区民政局、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等单位的紧密协同下,上海开放大学于今年3月启动2025年全市陪诊师培训。

陪诊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就医流程,更要具备沟通能力、心理支持技巧和人文关怀意识。

对此,上海开放大学依托终身教育体系和“功能性、平台型”新型高校优势,组建由高校教师、医疗专家、养老服务从业者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师资团队,设计涵盖政策法规、服务规范、医患沟通、老年心理等内容的实务课程。

培训特别注重从陪诊服务的实际场景出发,将技能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深度融合,并在跟踪评价、学习成果记录等方面全面发力,开发“养老服务人才管理平台”,将学习成果纳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着力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养老服务人才发展通道,培养一支看得见、找得到、用得上、信得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随着陪诊服务项目的逐步实施与推广,客户们的反馈无疑成为了衡量服务质量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评价标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培训,更像是为我们的职业生涯点亮了一盏明灯。”一位学员在座谈会中深情地分享道,“通过这次培训,我们不仅掌握了陪诊所需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在陪诊过程中为老年人提供真正的安全感与陪伴感。”

陪诊对象朱爷爷满怀希望,期望这支陪诊队伍能够持续扩大规模,让那些有迫切需求的普通民众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陪诊服务。朱爷爷坦言,目前陪诊服务的收费标准为每小时80元,而他本人每周都需要前往江湾医院接受治疗,治疗频率较高,耗时较长,因此陪诊费用显得相对较高。他期待国家和政府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发布时间:2025-07-20 07:1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