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启用 为全世界第一

时间:2025-03-19 06:26   作者:admin  来源:紫荆在线       返回首页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宣布,我国在秦岭站建设的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正式启用。这是全球首个在南极极端环境下运行的规模化清洁能源系统,标志着我国在极地能源领域实现了绿色科考的重大突破。太原理工大学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单位,主导了这一创新性工程。

2023年11月,南极秦岭站的“风—光—氢—储—荷”新能源系统建设项目获批,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2024年3月至7月,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组织下,太原理工大学联合中电18所、清华大学、中电丰业、国家电投、华能集团等单位的科研团队,成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低温燃料电池冷启动技术、燃料电池抗低温冰冻技术、“制氢—储氢—输氢”控制系统以及极端环境下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此外,团队还设计开发了适应南极恶劣环境的抗低温、抗强风的“水滴形”风机。2024年9月,团队在太原和内蒙古两地完成了“风—光—氢—储—荷”新能源系统的联调联试,并于同年11月将整套系统运往南极。

据悉,该新能源系统的光伏和风电总容量达到200kW,占秦岭站总发电容量的60%。同时,系统采用氢能作为长周期储能,成功实现了极昼极夜各180天的极端能量平衡。在无风无光的极端条件下,该系统可为秦岭站提供约2.5小时、最大150kW负荷的供电,确保考察站的科研设备和基本生活设施在短期内完全依靠清洁能源运行。

为确保新能源系统能够在南极的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太原理工大学在研发阶段专门建设了模拟南极极端环境的实验室。该实验室能够模拟南极的极寒、强风、暴雪、极昼极夜、强地磁、强紫外线、低压低氧等近10种相互耦合的极端环境,有效解决了研究、测试和运维中的诸多难题。这一创新举措为新能源系统的成功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 冀ICP备2024068662号

紫荆在线 
©1996- 紫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