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首广为传颂的诗歌,正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先生,其作品深受中国读者喜爱,成为他们心灵慰藉的注脚。如今,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普希金,一场名为“伟大的诗人 民族的骄傲”——普希金与东方回响的展览即将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隆重开幕,届时将带领观众走进普希金的诗歌世界,感受其作品跨越时空的魅力。

普希金,这位俄罗斯文学的巨擘,心中怀揣着对东方神秘中国的向往。在他担任外交官的生涯中,他曾深情地写下,自己迫切地希望能够跟随俄罗斯宗教使团踏足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遗憾的是,那场梦想中的旅行终究未能成行。或许,如果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们今天便能欣赏到更多描绘中国壮丽山河、风土人情的精彩篇章。因此,我们深信,举办此次展览,正是为了完成普希金未竟的夙愿。专程来到上海的俄罗斯普希金博物馆馆长奥尔加·亚历山德罗夫娜·柯尔涅娃女士,在谈到此次展览时如是说道。

全俄普希金博物馆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文学博物馆之一。此次展览从该馆引进百余件与普希金相关的珍贵文物,包括手稿、书籍、画作、雕像,普希金生前使用过的墨水瓶、印章、背心等物品,以及俄罗斯绘画大师列宾所绘普希金决斗场景的原作等,以“非凡的一生”“不朽的篇章”“遥远的回响”三个章节展现普希金辉煌的一生与卓越的灵魂。其中不少文物为首次入境,第一次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展览现场还精心还原了普希金在米哈伊洛夫斯克耶庄园的书房。正是在这里,普希金完成了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还写成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如《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普希金一生虽未涉足东方,但他在诗歌和书信中多次提及中国,虽不是详尽描述,但笔端诠释的中国形象都是正面的。19世纪末,普希金的名字传入中国。1903年《上尉的女儿》汉译本出版,开启俄国文学在中国传播的序章。鲁迅、瞿秋白等一大批文化革命先驱对普希金的大力推崇,更使其成为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此后,普希金的作品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文学与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览的终章“遥远的回响——普希金与中国”深刻描绘了普希金与中国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在这里,我们得以一窥戈宝权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中国》、《普希金和我们》,王智量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冯春的《普希金诗选新译》(岳麓书社版)、《普希金在中国》等翻译巨匠的手稿。这些手稿不仅是中国翻译史上的无价瑰宝,更是中俄文学交流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见证。

对我们而言,普希金的作品在中国广受阅读与喜爱,这一现象显得尤为珍贵且意义非凡。在我们博物馆的丰富馆藏中,收藏着约20种不同年代出版的普希金中文译本,这些译本见证了中俄文化交流的深厚历史。正如奥尔加·亚历山德罗夫娜·柯尔涅娃所言:“在上海,更有一座矗立的普希金纪念碑,它象征着中俄两国人民之间深厚而紧密的情感纽带。我们深感荣幸,能够与中国人民建立起如此紧密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5-07-22 10:5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