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年来,凭借“上海之根”丰富的文化积淀,松江区致力于打造“社会大美育”教育体系,通过整合“课堂、场馆、社区”三者相互融合的方式,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松江作为上海的历史文化摇篮,见证了1700多年前的辉煌。当时,著名书法家陆机在松江小昆山镇挥毫泼墨,创作了被誉为“墨皇”、“中华第一帖”、“祖帖”的《平复帖》。该作品如今珍藏在故宫博物院,成为该院的第一号国宝级文物。

“松江的文脉,藏在每一块青砖里。松江拥有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民间艺术是松江的一大特色,包括顾绣、叶榭竹编、泗泾十锦细锣鼓等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松江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区文联驻会副主席陆春彪说,“社会大美育”系列课堂中致宸音乐艺术美学空间大师公益课《道德经》第一讲活动人气很高,“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青年人对《道德经》感兴趣,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蓬勃生命力”。

校园是“社会大美育”课堂的重要阵地。松江区近年来构建“云间美育”课程体系,实施“云间课程与教学”,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主阵地作用。目前,松江区中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设置,研发特色课程,丰富中小学生实践经历与体验。比如,九亭第五小学打造“云间墨香”特色课程,学校《翰墨薪传 涵心养正》书法校本课程旨在多维度发挥“以书育人,文化传承,文化化人”作用,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书法教学课程体系;学校同时创设“墨宝长廊”“书法创新实验室”,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我们坚决倡导并推动每所学校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模式,旨在让文化的传承变得触手可及、积极参与。松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鲁勤在阐述这一理念时强调,实践活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途径。松江区积极响应,通过馆校合作项目,为学校搭建起学习与展示的平台,确保每所学校都能因地制宜地展现其独特魅力。 以松江区中山小学为例,该校与“素园琴馆”携手合作,成功打造了“古琴雅韵”社团。在课程设置上,学校精心设计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并聘请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古琴教师每周进行专业授课。每周,近百名学生以研学的方式,走进位于非遗松江琴派(江操)文化发源地的“素园琴馆”,开展以古琴为核心的教学与文化交流活动。 截至目前,该社团已培养出近1000名掌握古琴技艺的小学生,他们不仅能够弹奏出优美的古琴曲,更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松江区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2025-10-16 06:56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