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今年伊始,“杭州六小龙”名声大噪,席卷全球。这股源自“神秘东方力量”的网络热潮,实则彰显了浙江的创新活力。

在过去五年中,浙江省在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挑战,以及面临的发展难题之际,将创新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通过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成功地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至全国第四位。

9月29日,位于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核心设备迎来突破:世界最大容量离心机“CHIEF1300”正式启用。

“十四五”期间,这样的创新突破遍地开花。国家实验室、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大科学装置均实现“零”的突破;“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平湖润泽智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启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高地。

五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成为创新浙江最具活力的主体。比如前不久入选“浙江制造精品”的化纤巨头新凤鸣,其“超保暖聚酯纤维”填补了国内高端环保保暖纤维的技术空白,已成为高端保暖面料开发的首选原料。

从创新主体看,浙江已有高新企业4.7万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了2.5万家、119家、1331家,这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从创新投入的角度分析,“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研发费用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3.5%,这一比例比“十三五”末期规模以上工业高出0.9个百分点。特别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新兴生产力领域的研发费用占比更是超过了5%。

五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短暂,却为浙江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坚实的印记。在这五年间,浙江不仅成功应对了诸多挑战,保持了稳定,而且在创新与突破的道路上飞速前进。随着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这已成为浙江迈向新阶段的稳固基石。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