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连日阴雨天气对秋季粮食的收割形成了重大考验。在山东临沂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抢收工作前沿,与村民并肩作战,奋力与恶劣天气竞速,全力保障秋粮安全。

杨兰清,身为山东临沂郯城县庙山新村的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当地农业合作社的重要负责人。今年,他所带领的合作社成功种植了超过8000亩的玉米,丰收在望。然而,连日来的降雨给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合作社抢收的压力,以及全村三千多村民的收成牵挂,杨兰清深感焦虑,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天刚蒙蒙亮,杨兰清已经带领合作社成员抢修田间道路。杨兰清告诉记者,抢收就是抢时间,合作社还有4000多亩玉米尚未收割。趁着雨势减弱,他紧急调集十余台履带式收割机和四台大型运输车,全力推进抢收工作。

然而,抢收只是第一步,烘干成为另一大难题。杨兰清的烘干设备日处理能力有限,仅为600吨。为确保周边散户的玉米也能及时烘干,他每天特意留出200吨的烘干额度,优先保障村民需求。

目前,杨兰清合作社的大型烘干设备已实行24小时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玉米烘干量。在烘干仓库,记者看到堆满了当天送上来的玉米。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忙了一天收割玉米的杨兰清正在现场指挥车辆运送玉米。

在合作社的繁忙生产线上,一边是机器全速运转,极限发挥其工作效率,另一边则是社员们焦急地等待着。尤其是老社员李富民家的260多吨玉米,由于烘干设备故障,迟迟未能完成烘干,李富民的情绪愈发激动。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杨兰清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连续两天两夜奋战在抢修现场,努力修复两台老旧的备用烘干设备。经过不懈努力,杨兰清成功为合作社每日新增了100吨的烘干能力,有效缓解了这一燃眉之急。 在杨兰清的带领下,全村的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共同投入到玉米收割工作中。如今,庙山新村的玉米收割工作已经完成了80%,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杨兰清的辛勤付出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