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最近几年,渔亭镇着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和“15分钟健身圈”等核心需求项目,不断优化整合乡村资源,实现了公共服务从无到有的重大转变,以及从有到优的全面提升。

过去,每当雨季来临,团结村的街巷常常因为积水而变得泥泞不堪,民房也常常遭遇倒灌的困扰,让村民们忧心忡忡。他们常常抱怨:“家门口的管网老旧不堪,堵塞严重,一下雨,心里就感觉像是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然而,如今当我们再次踏足该村时,却发现路面已经不再有积水,屋内也不再受到倒灌的侵扰。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渔亭镇实施的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这个项目不仅显著增强了地下管网的安全运行能力,消除了内涝的隐患,还极大地提升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使得村民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更加舒适宜人。

在下阜村莲花组高速桥下,一处刚完成硬化的停车场初具规模,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的停车难题。此前,村“两委”成员通过走访调研、倾听民声,精准对接民众需求,巧妙利用桥下闲置边角地,因地制宜建成停车场。“接下来我们计划将其升级为多功能公共空间,既能举办亲子活动,也能承接‘送戏下乡’,让这里成为改善村容、推进文化建设的双重载体。”村“两委”工作人员介绍。

在渔亭镇的日常工作中,从对潜在隐患点的细致排查,到对老化管网的全面改造,从耐心倾听民众的宝贵建议,到对闲置土地的巧妙“盘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正是渔亭镇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是破解各类民生难题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渔亭镇不断深化“你说我办”的为民服务理念,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依托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平台,渔亭镇组织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和“黄山好人”推荐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紧密围绕民众关注的焦点和生活中的难点,以“小切口”为抓手,推动解决民生“大问题”。每一件民生实事的落实,都掷地有声,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了服务直达民心,让渔亭镇的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2025-10-20 08:01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