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老房子闲置确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如今我们将其租给了合作社用作仓库,每年都能收取可观的租金,而且村民们还能在附近打工,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呢!巨川村的方大姐站在改造一新的黄精加工厂前,满脸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自今年起,歙县街口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紧紧抓住“闲置农房盘活”这一关键环节,运用市场化思维唤醒了沉睡的资源,为乡村振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该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立足辖区实际,全面摸排闲置农房底数,建立“一房一档”资源库,通过公开招租、合作开发等模式精准对接需求。截至10月,已成功盘活老前山村委会旧址、街口村沿街民房、巨川村黄精加工厂厂房等14栋闲置农房,总面积达3271平方米,实现年租金收益32万元,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本”。

盘活的是农房,温暖的是民心。针对不同区位、功能的闲置房屋,合作社分类施策。支持街口村村民张红霞租赁临街两间民房经营便利店,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均收入超4000元;将巨川村闲置黄精加工厂整体打包租赁给里庄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解决360平方米仓储难题,带动周边1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一处处闲置农房的“华丽转身”,串起村民增收链、集体发展链、乡村活力链。

闲置农房的盘活,不仅一头连着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更一头紧密系着村民的幸福生活水平的提升。该镇的相关负责人在阐述这一实践成果时表示,通过此次尝试,我们验证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路径的有效性,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即便守着老房子,也能过上好日子”的新希望。目前,合作社正在积极建立一套闲置农房的动态监测机制,并计划在2026年之前,再盘活20栋以上的农房资源。同时,合作社正积极探索“农房+文旅”、“农房+研学”等创新模式,以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街口镇通过将废弃农房转化为宝贵的资产,实现了从“空壳房”到“金光闪闪的家园”的转变,从资源闲置到产业繁荣的飞跃。这一充满活力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展望未来,这片土地上的闲置资源将变成民众增收的“宝藏之地”、推动乡村焕新的“强劲引擎”!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