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今年国庆期间,西岸梦中心同样成为了热门的夜间游览地点之一。在亲水平台上,大家仿佛置身于一场月相的戏剧化展示,共同见证了那轮“满月”的浪漫邂逅。此情此景,不仅是一次空间上的偶遇,更是在文化记忆中引发了对团圆的美好共鸣。

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的大厅内,一抹独特的风景映入眼帘:毛竹搭建的脚手架与崇明特色土布巧妙融合。在这里,《美术馆里的月光》主题展亭以匠心独运的手法,由非遗传承人宋荣耀亲自操针,在蓝靛布上细腻地缝制出栩栩如生的水鸟与皎洁月色的图案。展亭内,各式旧家具、精美的布艺月亮以及布满补丁的织物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怀旧的氛围。这里的月亮,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际符号,它变得触手可及,成为人们心中那些温馨的日常记忆。月光在竹架间轻轻摇曳,也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头泛起涟漪。

在世纪公园半月形草坪上,HCCH合尘建筑打造的《月桂》展亭,将藤蔓般的金属网架与轻盈织物编织成一轮半透的圆月。崇明“灶花”非遗传承人张伦现场绘制的桂花纹样,则在草地和展亭间生长,仿佛时光镜子里的花影流转。

人民广场地铁站换乘大厅的《月奔》是所SHISUO与石勤玲携手完成。兔子剪影围绕着一轮明月如走马灯般旋转,地铁人潮与报站声为其伴奏,观者抬头望见玉兔飞奔的瞬间,仿佛在日常的都市脉搏里,重新发现了属于公共神话的温柔一隅。

彦文建筑在南翔古镇的东塔下沉式广场,用钢筋与布灯笼搭建起《追月》展亭。它既是“南翔小笼”的褶皱,也是桂枝的弧线,更是玉兔额上的花钿。夜幕降临,布灯笼散发的温暖光辉,点亮青砖黛瓦,成为城市夜色中最具烟火气的“月光”。

在为期八天的假期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围绕“奇趣、巧手、传唱、身动”四大主题的上海非遗与手工艺体验活动,这些活动在展亭点位精彩呈现。市民和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并体验上海绒绣与木版水印的细腻与精巧,聆听江南丝竹、评弹以及沪语童谣的悠扬旋律,声声入耳。此外,他们还能在城市绿意盎然的环境中,悠然练习太极拳,感受其刚柔并济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九零后新锐设计工作室STUDIO MONANA为此次项目特别定制了三款手工艺体验包,这些体验包将在展期内限定投放至城市的公共和文化服务空间中。通过亲手制作,公众可以亲自感受并体验当代化的中秋氛围,增添节日的文化内涵。

2025-10-17 14:2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