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在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双节长假期间,上海各大剧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一座座剧场灯火辉煌,座无虚席,成为了城市夜晚最亮丽的风景线。其中,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以其独特的歌剧魅力,引发了持续的旋风效应;弗拉门戈舞剧《卡门》和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其精湛的舞艺和优美的舞姿,让人目不暇接,美轮美奂;话剧《长安十二时辰》则以扣人心弦的剧情,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京剧《曹操与杨修》和《七侠五义》则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一票难求。 不仅本地观众纷纷涌入剧场,享受这难得的文化盛宴,更有众多外地游客不远万里,携带行李,专程来到上海,只为在这段时间内体验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申城密集且高质量的舞台艺术活动,引发了全民观剧的热潮,这不仅展现了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更揭示了文旅消费升级的新动向——艺术正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消费的重要力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和吸引力的强劲引擎。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剧院演出的“顶流”无疑是“巴伐利亚回响——2025上海大剧院歌剧节”。被网友昵称为“巴国歌”的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是世界顶级歌剧院,上一次访沪演出是41年前。此次从10月1日到6日,剧院及其管弦乐团在沪“驻场”,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三场《漂泊的荷兰人》、两场音乐会版《奥赛罗》和一场音乐会,均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据上海大剧院统计,6场演出整体出票率高达98%。10月1日、3日、4日、6日的4场演出票全数售罄。而首晚演出,记者在剧场内看到了一排排加座,这也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情景。

不少人远道而来,连买了好几场演出票。观众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观剧感受:“这应该是我看过最好的歌剧了。”“这个假期因为‘荷兰人’而完美。”社交媒体上,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几场演出的热度居高不下,相关话题浏览量超292万次。其中一个热议点是,三幕布景的换景最短仅用1分20秒,是怎么做到的?据了解,双方的默契配合也刷新了上海大剧院大型歌剧的最短换景时间纪录。另据统计,假日期间,上海大剧院周边商圈餐饮业同比增长18.0%,文创销售额突破10万元,观演与消费形成良性互动。

国庆中秋假期,位于浦东的“蝴蝶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同样光彩熠熠。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9台12场高品质演出,包含6场音乐会、3场舞蹈演出、2场合唱音乐会及1场演唱会。其中,马德里弗拉门戈舞团是西班牙“国宝级”舞团,此次带来了三场《卡门》,让观众领略到原汁原味弗拉门戈舞的热情和奔放;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的演出,也让观众为“天籁之音”而陶醉。8天里,约1.5万人次观众走进东艺享受美好假期。

10月1日至6日,天蟾逸夫舞台推出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七侠五义》《宋士杰》《黑旋风李逵》《曹操与杨修》和《白蛇传》五部大戏,集结陈少云、史依弘、安平、杨东虎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吸引了全国京剧爱好者前来一饱眼福。10月3日晚,77岁的麒派艺术家陈少云出演《宋世杰》,赢得喝彩声连连,他谢幕时又返场演唱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选段。有戏迷感慨:“这样的经典,一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在这个假期,艺术文化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消费活力,展现出惊人的市场潜力。一位特地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兴奋地表示:“在上海能够欣赏到来自世界顶级歌剧院的歌剧,这种体验真是无上的幸福!”这样的观众群体并不罕见。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这些“剧迷”观众在沪的平均消费额超过了普通游客的30%。他们追求的是那些独一无二的体验,以及那些值得珍藏的记忆和感受。这种以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文旅市场中不可多得的增长动力。

长假已然落幕,舞台上那些充满活力的荷兰艺术家们依旧在继续他们的远行之旅。与此同时,剧场之外的申城,因艺术的独特魅力而变得更加生动与鲜活。在这个假期里,无数观众用他们的脚步为艺术投下了一票,有力地证明了艺术与城市之间的美妙共生关系——文化的繁荣催生了消费的活跃,而消费的活跃又进一步滋养了文化的生长,共同描绘出一幅国际大都市美好发展的生动画卷:艺术不仅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更点亮了经济发展的火花;观众们不仅收获了感动,更在无形中创造了价值。

2025-10-20 08:1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