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AI对于媒体行业,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还是核心战略?随着讨论深入到媒体领域实际操作的层面,学术界与产业界正共同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腾讯公司副总裁兼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拥有长达25年的媒体行业经验,被誉为一位资深的“新闻老兵”。他对媒体内容的未来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们期待看到深度化、在地化、人性化的媒体内容。虽然AI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它无法取代人类的核心价值。”杨健强调,媒体人必须具备深度的思考能力、卓越的采访突破能力、坚守职业伦理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同时展现出人性化的光辉。只有不断彰显和发挥这些宝贵的、稀缺的品格,媒体人才能在AI时代潮流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门户网站时代,传统媒体仍然具备中心化渠道的优势,但移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击垮了这一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则从传播结构剖析变革:“AI时代正经历‘再中心化’,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变了,这次媒体必须从‘发布者’升级为‘权威信源枢纽’。”

先后打造了多款网红新闻App,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李鹏有一套独特的“打法”——智媒体=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服务)。在这个等式当中,智能技术是智媒体的基石,涵盖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智慧内容,是指具有价值、质量与深度,并坚持价值观引领的正能量内容;智库服务则可为各方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今天,人机共生、人机协同已是大势所趋,当AI从工具变为“同事”,每一位媒体人和内容创作者都应该思考:如何在AI变革中找准自身定位?

“AI智能体可以替代人类80%的工作,剩下20%精品的内容,值得人花更多精力来做。”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总经理舒文琦对“AI+媒体”的未来很乐观,一旦把资产、能力和应用结合,媒体不仅能在传媒行业“出圈”,还能产生更多跨界的惊喜。

民生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高级记者晏秋秋坦言,从传统文字记者转型为短视频主播时,也曾依靠AI辅助生成脚本和视频内容。“但AI无法替代我对民生热点的深度理解,我的数字人形象只是工具,真正的核心还是‘报’的情怀——纸可以没有,但‘报’必须存在。”

在众多创作者中,不乏那些持审慎态度的个体。他们对于AI的看法是:“对我而言,AI既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伙伴,甚至是潜在的对手,但这些都并非特别关键。”目前,乌合麒麟团队依然坚守人工创作的路线。在他们团队的主策划胡睦洋看来,AI技术的崛起无疑对普通创作者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冲击,然而,对于顶尖创作者而言,其独特的创意和才华依旧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从“融合”迈向“智慧”,这不仅代表了技术的更新换代,也象征着媒体核心价值的提升。面对这场变革,主流媒体和创作者不仅需充分利用AI这一“顶级智囊”,同时亦需坚守我们宝贵的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25-08-12 07:24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