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很多人在出现手麻、关节疼痛时,往往首先会想:“可能是工作太累了,休息一下,贴点膏药就能好。”然而,有时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拖延下去反而可能加剧病情。近期,一位名叫小陈的程序员就遭遇了这样的困扰。他的手麻已经持续了半年,误以为是“鼠标手”。经过一系列高频肌骨超声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肘管综合征”。经过在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后,小陈才得以恢复正常工作。这再次提醒我们,面对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诊断和治疗。

据消息,现年30岁的程序员小陈近期发现,自己右手的小指和无名指频繁出现麻木感,握持鼠标时力量不足,手指甚至出现了类似“爪形”的变形,敲击键盘时也显得笨拙。他最初认为是俗称的“鼠标手”,便尝试了贴止痛膏和按摩等治疗,但症状并未有所改善。

近日,他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超声科就诊,医生进行了高频肌骨超声检查。超声探头如同一个“高清雷达”,清晰地揭示了他肘关节内部病变:在肘管这个狭窄的通道内,负责手部感觉和运动的尺神经,受到周围增生韧带的卡压,神经变得肿胀、扁平,就像一根电线在狭窄的管道里被压住,信号传输不畅,导致手部麻木无力。

经诊断,小陈患了“肘管综合征”。医生解释,“鼠标手”(腕管综合征)压的是 “正中神经”,会让拇指、食指、中指麻;而“肘管综合征”压迫的是尺神经,典型症状是小指和无名指的麻木、无力。

考虑到小张的病情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手部功能,医生为他精心制定了“超声引导下尺神经水分离松解术配合药物精准注射”的微创治疗方案。在先进的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医生能够精确地观察到穿刺针尖的细微位置。借助这一技术,针尖能够准确无误地抵达被卡压的神经部位。随后,医生通过注射少量的液体,巧妙地将神经从粘连的组织中分离出来,并在肿胀的尺神经周围注入消炎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整个治疗过程创伤极小,仅需一个微小的针眼即可完成。治疗结束后,小张手指的麻木感立刻得到了缓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他顺利地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