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发布的数据,刚刚结束的中秋国庆8天超级黄金周期间,我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达到了24.33亿人次,日均流动量高达3.04亿人次。这一数据相比2024年同期,日均同比增长了6.3%,创下了历史新高。日均3.04亿人次的流动量,意味着在这样一个长假里,我国几乎每天都在“搬运”接近一个美国的人口规模。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我国旅游市场的旺盛活力和人民出行需求的持续增长。

这宛如一块棱镜,映射出我国消费格局的演变以及市场的坚韧与巨大潜力。

在探讨这些数字所蕴含的含义之际,我们不妨关注一个更为引人注目的趋势:中国消费市场正逐渐“下沉”,而消费者体验却在持续“提升”。

流动的中国,不只在路上。

数字背后,是人员流动带动消费变化。

某平台数据显示,县域旅游预订单量同比增长51%。江苏东台、浙江海宁、安徽泾县等小众目的地预订量翻倍增长。

这表明,国人的节假日消费已不仅仅局限于大中城市商圈,消费的活力正悄然向更广阔的市场渗透。

如,在重庆荣昌,国庆前两日游客人数共计57.63万人次,著名景点安陶小镇连续两天客流暴增200%以上。

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中国人消费逻辑的转变体现得更加明显。

非遗文化走红,亦揭示消费升级新方向——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共鸣。

如,有平台的琉璃烧制国庆中秋假期订单环比增长高达270%,评弹增长150%。

数字背后,是城市竞争进入新的维度。

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各大出行平台发布的文旅消费热门目的地城市榜单上,南京、成都、西安、北京、重庆等城市名列前茅。

名单背后,"苏超"的淘汰赛战况激烈精彩。在首场淘汰赛中,观众人数高达61355人,这一数字再次打破了单场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众多外地游客特地前来观战,只为见证"苏超"的风采。

除“苏超”赛事外,WTT中国大满贯和中国网球公开赛亦于北京同期举行。石景山区别出心裁地推出了“票根经济”模式,观众凭借赛事门票即可在超过200家合作商户中享受折扣优惠,此举显著促进了消费增长。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