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位于上海地铁二号线上的张江高科站,曾成为无数追梦者踏入张江地区的首选之地。该站点周边大约一公里处,一座崭新的硅光产业园区正在拔地而起,预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身成为众多硅光从业者的梦想起点。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AI)算力的竞赛正迅速推动着高端芯片的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硅光技术凭借其以光子替代电子传输的独特优势,成功突破了传统芯片在功耗和带宽方面的限制。这一技术有望将AI算力集群的运行速度提升至原来的10倍,同时将能耗降低高达90%,因此被广泛视为推动“后摩尔时代”发展的关键高速引擎。

硅光乍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这一技术已是集成电路圈内高度关注的焦点,在光互连、光计算、光传感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依托庞大的本土应用场景、市场驱动的规模化能力以及高效的产业链协同,中国构建起从光设备到光模块的优势地位,并正将此优势向上传导至核心的光芯片领域。把硅光定位为“未来引领技术”,上海瞄准这一前沿领域,力图借助设计企业集聚、制造平台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等基础优势,加速培育创新生态和打造产业集群。

张江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集成电路产业重镇,集聚了全产业链700余家企业,从设计到制造、封测、装备一应俱全,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7家在此设立研发中心或总部。作为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服务平台,张江高科旗下的张江浩芯负责整个硅光集聚区的招商和运营工作。张江浩芯总经理助理王渊健告诉记者,目前,已有8家企业与张江高科签约落地集聚区,其中还包括一家国内封测领域的龙头企业。

创新主体的集聚带来创新密度的提升。“今后在硅光集聚区,企业很可能只要下个楼就能谈成好几项合作。”在王渊健看来,上海在硅光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成了企业愿意在此落子的关键,“当这些企业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可以与张江的产业优势同频共振,激发出更多创新潜力时,落地会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到今年年底,整个园区的硅光产业生态将初具雏形。”

与整个张江成熟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相比,硅光领域更像是一片才露出尖尖角的“苗圃”。

“硅光这一颠覆性技术还处于爬坡期,产业分散度比较高,很多企业都是10人左右的初创团队,”王渊健透露,张江把硅光集聚区设在张江科学城西北区,为这些“新苗”加速成长配置基金矩阵、孵化器、概念验证平台、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工艺研发企业集聚空间和展厅,深度嵌入张江硅光产业带。

记者观察到,这一长串支撑适配着硅光创新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早期,金融被视作关键的支撑。为此,张江高科积极携手未来产业基金、中科创星等机构,建立硅光未来产业基金矩阵。而除了在管的张江燧玥、燧锋一期、燧锋二期以及燧芯4只基金之外,张江高科还参投多只垂直领域专业基金,撬动基金总规模超过550亿元。

为了推动成果的转化,硅光产业集聚区同样制定了多项关键战略布局。王渊健阐述道:“目前,我们正与中科创星洽谈合作事宜,计划在区内打造专门的孵化平台。我们期望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的机构,能够更有效地挖掘和筛选出具有潜力的优秀项目,从而加速创新项目的孵化与发展。”

对于正处于初创阶段的硅光创业公司来说,拥有一个适配的公共服务平台,就如同拥有了降本增效的稳固基石。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推动硅光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园区积极联动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全力启动建设硅光概念验证平台,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园区与具备硅光测试能力的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并在硅光产业集聚区内引进了一批专业的硅光测试服务机构,共同打造了一个功能完善的公共测试服务平台,为硅光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