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公共文化空间正逐渐演变为培育群众精神家园的肥沃“土壤”。歙县积极探索,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多维赋能”的综合建设体系,以此推动文化服务的精准投放和高效触达。同时,歙县还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县建设紧密融合,不仅拓宽了文化传播的广度,更在传承与发展中增添了深度,使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加丰富多彩。

9月9日,走进歙县数字乡村馆内的“歙采缤纷版权空间”,一面版权墙引人注目,墙面错落有致地陈列着鱼灯、剪纸、徽墨、歙砚等已完成版权登记的民间文艺作品。该空间兼顾实用性与体验感,还设有休息区,供市民交流休憩。“来到这里才知道,歙县那么多民间文艺都成了‘有身份’的作品,特别骄傲。”市民余果说。

与“歙采缤纷版权空间”一样,北岸镇“锦庭书香品茗”公共文化空间也颇具传统文化特色。室内以瞻淇鱼灯装饰,设置不同主题区域,书架上书籍种类丰富,摆放的活动照片记录着乡村的独特记忆;村里手艺人制作的摆件,更为空间增添了几分雅韵,已成为当地村民茶余饭后相聚的“文化客厅”。

近年来,歙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这一举措有效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良性发展模式,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锦庭书香品茗”这一公共文化空间,更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不断创新升级,使得文化韵味得以持续传承与延伸。 目前,该空间的茶馆部分已与第三方签订运营合约,计划打造一个集烧烤、汉服旅拍、露营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将与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样的创新实践,歙县正逐步实现公共文化空间与乡村经济的双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