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上海市的重点项目——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浦江院区二期工程的结构封顶仪式圆满完成。这一重要里程碑的达成,不仅标志着该项目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更预示着其未来将与一期工程实现无缝对接,共同打造一个集产学研医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优化上海市医疗服务体系,尤其是为上海南部以及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显著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本项目的整体建筑面积大约为6.7万平方米,主要由两个独立建筑构成。其中,一座医疗综合楼集成了门诊、医疗技术、科研以及病房等多种功能,另外还包含一座污水处理设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上海建工二建集团项目团队始终秉持“感官导向,精准建造”的管理理念,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贯穿项目始终。

施工采用全流程BIM管控技术,实现了施工进度、工艺流程及细部处理的可视化。在直线加速器土建施工中,项目团队利用BIM技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通过提前模拟各专业的布置情况,精准预留土建条件,确保了各专业之间的无缝衔接,为直线加速器的顺利安装和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项目采用光污染控制技术,通过安装灯具防护罩控制透光方向,使灯具向下30°照射,有效避免了光线直射周边区域,减少了对周围居民和医院正常运营的影响。

项目创新采用无尘静音切割清障技术,实现被拆除结构的无损分离。施工过程中无刺耳噪音,且有效控制了扬尘,不仅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降低了施工对医院正常运营的干扰。此外,项目团队还采取了增加绿化面积、设置隔断围墙、清洗进出场车辆、设置围挡遮盖、安装扬尘监控设备等措施。这些举措显著改善了施工现场环境,为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创造了相对安静、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现场设置了洗车池和智能水循环系统,并利用三级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回收的废水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既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又降低了施工成本,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针对医用动物房等特殊功能区,项目团队采用问题前置、精准协调的预控技术。在施工前进行了详细规划和设计,精准预留了笼位扩展空间及配套水电接口,确保特殊功能区的建设和使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项目使用集团自研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措施,有效控制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智能系统实时“品味”各项施工参数的变化,如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形等。系统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发出预警,为施工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为确保医疗机构的日常运作不受影响,项目小组精心策划了一套详尽的施工计划。我们运用了前沿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对管道系统进行了细致的迁移与保护,同时,对高压电缆实施了严格的监控。这些综合措施有效地确保了医院在施工期间的水电供应稳定。

在接下来的阶段,项目团队计划采纳无栈桥屋面设备管线集成技术的理念。通过实施集成化设计,对设备安装区域进行科学布局,有效减少了栈桥和支吊架的需求,这不仅提升了屋面空间的利用效率,还使得屋面看起来更加整洁和美观。

2025-10-13 18:2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