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若再不赶往上海观展,便将错过良机!正值国庆中秋佳节,上海的多场大展正步入尾声。“‘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即将于10月8日画上句号。而到了10月12日,包括《钢琴前的女孩》在内的7件精选作品将从浦东美术馆撤展。

在“冲刺”阶段叠加长假的特殊时期,如何为市民与游客打造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成为上海各大文博美术场馆关注的焦点。为此,这些场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推出了一系列创意十足的举措。例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巧妙地举办了“月来月美”中秋非遗主题活动,不仅让中秋佳节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还为市民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同样,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也推出了包罗万象的“双节艺术美育周”,让游客在享受艺术盛宴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股潮流中,“展览+”模式逐渐成为新趋势。各大场馆将沉浸式剧游、非遗手作、城市漫步等丰富多元的活动与展览相结合,让艺术与历史以更加亲切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为假期文旅市场注入了生机,也让市民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上海各大文博美术场馆的努力,无疑为提升市民游客的参观体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特别推出“冲破黎明的钟声”沉浸式剧游。活动将博物馆展厅变为真实剧本场景,观众化身1945年的复旦学生,通过破解与文物相关的谜题来传递情报。“剧游主要以上历博展厅里的红色文物为线索,观众通过和10个NPC交互,获取相关道具解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教育组负责人李娜介绍。

除了新颖的剧游形式,传统艺术也焕发出新生机。假日期间,馆藏重器“物华号百子大礼轿”化身为可以带回家的精美拼装模型,让参与者在动手拼插中,感受传统婚俗的吉祥寓意与榫卯工艺的结构奥秘。此外,延续6年的“致未来的我们”时间胶囊活动中,观众亲手写下的祝福与期许将被博物馆永久珍藏。

展厅之外,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更大的博物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上历博广受欢迎的城市漫步活动今秋回归。两条经典路线各具特色:“南京路”线路聚焦“中华第一商业街”的红色历史,从永安公司走到先施钟楼,实地感知这些老建筑背后的革命往事和商业传奇;“人民广场”线路则围绕这里从旧时跑马厅到现代城市客厅的转变,通过观察市政大厦、音乐喷泉等标志性景观,解读上海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平衡历史建筑保护与民生需求。两条线路都以真实的建筑为线索,串联起上海百年变迁的生动历史。

“‘实证上海’城市探索项目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旨在通过实地走访和体验,让孩子们走出馆内,深入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朱家角等历史名胜,亲身感受和梳理上海深厚的历史文脉。在今年的10月2日,活动报名异常火爆,短短时间内就已吸引了200多位青少年参与。谈及这一现象,项目负责人李娜表示,她对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并不感到意外。‘我们很多活动不到一分钟就能报满’,她如此形容活动的抢手程度。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广大市民对于高质量文化体验的强烈渴望和追求。”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