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初秋的合肥市瑶海区,微风轻拂,带着一丝丝凉意。在嘉山路街道的一处空旷地带,几位大学生正弯着腰,在灰暗的井盖上细心勾勒出莲花的美丽轮廓。周围的小孩们被这场景吸引,兴奋地围绕着,争相嚷着要加入帮忙。不久,五彩斑斓的颜料便在井盖上绽放,为原本单调的井盖增添了一抹生机。 而在社区活动室的另一边,几位老人正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学习如何挂号。这项看似简单的操作,却让他们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反复尝试,似乎在努力适应这个数字化时代的新技能。

近日,位于合肥工业发源地之一的这片老城区迎来了第四批141名大学生兼职担任团组织副书记,他们已全部走上岗位。这些学子深入街巷,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参与社区建设,同时也在城市更新的点点滴滴中留下了青春的印记。

“刚来的时候,我总觉得学的东西派不上用场。”安徽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大三学生张竺君坦言。第一次来到三里街街道,她面对的是一群老人,心里有些忐忑。“他们对智能手机有很多疑问,我自己都没想过会有这么多‘障碍’。”

池州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大二学生邓耀辉记得很清楚,有位张阿姨反复皱着眉,手指悬在屏幕上:“我怕点错了,信息泄露怎么办?”“阿姨,您放心,这是官方标识,只认准它。”他边说边演示,每一步都放慢速度。

张竺君则拿出大字版的纸质操作指南,贴在墙上,还帮她调大字体和音量。最后,他们干脆录了一段视频,发到她的手机里。“她学会后笑得特别安心。”张竺君说,“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不只是学生,更成了社区里值得依靠的人。”

这种信任来之不易,但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对话,让大学生和居民之间有了真正的连接。如今,从扫码支付到线上挂号,从视频通话到出行导航,“银龄伴成长”活动已累计帮助120多位老人跨过数字鸿沟。一些老年人逐渐敢于尝试,甚至会在微信群里“炫技”。

张竺君感慨道:“最宝贵的收获,莫过于责任感。”他进一步阐述,“身为学生,我们在课堂中学习;然而步入社区,我们便化身为服务者。这样的角色转换使我深刻领悟到,知识的力量远不止于试卷上的答案,它更能够切实地改善他人的生活。”

邓耀辉进一步指出:“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我原先侧重于算法与编程,但如今意识到,若想技术真正实现应用,还需充分考虑人们的接受程度。”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