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期,杭州都市圈数字外贸服务联盟正式成立,并同步举办了“稳外贸·拓市场”助企服务活动,该活动在杭州隆重举行。来自杭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以及省外的黄山、宣城七地市的发改、商务、贸促等政府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抱团合作,开拓新的出海之路。这则看似普通的政务新闻,却引发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难道省外的黄山、宣城也正式加入了杭州都市圈?

近年来,黄山在杭州都市圈的去留问题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特别是在去年,绍兴市发布的《绍兴市融杭发展规划》更是将黄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次规划标志着杭州都市圈在获批成为国家级都市圈后,首次对外公布了其规划范围。该范围涵盖了杭州市下辖的11个区、县,以及嘉兴、湖州、绍兴三市的各4个区、县,总面积约达2.2万平方公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浙江衢州与安徽黄山、宣城并未被纳入这一都市圈的规划范围之内。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关于“黄山被调出杭州都市圈”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

对于杭州都市圈“变小”,有区域研究专家分析,杭州都市圈从2018年扩容后的“杭嘉湖绍衢黄”,重回2007年初建时的“杭嘉湖绍”,为的是发挥都市圈在更小空间尺度上同城化合作的示范作用,打造城市群的发展强核。反观衢州和黄山、宣城,不仅经济基础相对较弱,而且与杭州距离较远、联系较弱。以黄山为例,杭黄间高铁约1.5小时、单程花费约120元,远超规划领域的1小时“极端通勤”时间,其承接到的辐射自然非常有限,显然难言同城化,由此看被剔除出名单也并不意外。

对此,时任黄山市委主要领导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回应,目前国家层面对都市圈空间面积有严格限制,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虽然黄山与衢州未列入其中,但仍作为杭州都市圈协调会办公室成员单位开展相关合作。实际上,对于融杭发展,黄山一直很积极。尤其在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运营,让杭州和黄山的时空距离缩短到1.5小时;2019年,黄山市出台《关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开启全面“融杭”之路,两地往来更为频繁。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长三角城市的重要发展经验之一。如今黄山的“融杭发展”,虽然无“名”,但却一步步在扎实推进。去年11月底,杭州都市圈2024年度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在绍兴柯桥举行,黄山与宣城、衢州同样参与其中。今年5月21日,第二届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黄山歙县召开。2025年作为杭黄合作的深化之年,两市联合印发《年度合作事项清单》,涵盖生态、产业、民生等领域30项具体任务。此次会上,同步发布的《2025杭黄廊道重大产业项目》,涵盖了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黄山市领导表示,黄山将依托杭黄廊道这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关键落子,与杭州持续共建平台、共育链条、共享资源,让人才、技术、资本在廊道内自由奔涌。

若是细看此次杭州牵头都市圈成立数字外贸服务联盟,并开展“稳外贸·拓市场”助企服务活动,或可从其中看出两层深意。

其一,有着“数字经济第一城”之称的杭州,正发挥自身数字经济发展优势,跨越时空等局限,围绕“数字赋能+场景联动+一站式服务”打造新平台,为企业提供从政策辅导、平台对接到通关服务、跨境金融等全链路支撑,提升整体区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正如一位与会者所说:“数字外贸服务联盟不是简单建个群、发个文件,而是真正搭平台、建系统,解决企业出海‘信息散、路径难、政策碎’的问题。”其二,在稳外贸、拓市场方面,黄山等城市可以向杭州等先发城市学习经验、做法,更好地实现“抱团”出海。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进出口总额达4164.92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高居全国城市第八,出口增速领先全国5.3个百分点,在全国出口十强城市中高居第四。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要义之一便是“发挥长板优势、贡献长板力量”。对于后发地区来说,在这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将原本的发展差距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在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区域间的携手共进,共创共赢局面。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黄山等城市积极响应“融杭发展”的战略,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这样的新事例未来还将持续涌现,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5-09-25 18:04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