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农业保险+”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解决资金和风险挑战上,而且它能有效唤醒地区特有的资源潜力,促进农业产业群的壮大,进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胜利镇携手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共同探索“羊肚菌产量险”这一创新试点项目。为助力羊肚菌产业发展,安徽省农担公司积极响应,推出“农业保险+信贷+担保”综合服务方案,为羊肚菌种植户提供高达1.5亿元的融资授信支持。此举有效推动了羊肚菌种植规模的扩大,将种植面积从原来的700亩拓展至3000亩,年产量也从35万斤跃升至180万斤。在此基础上,胜利镇正逐步构建起涵盖种植、加工、销售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为羊肚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安徽省,各类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怀宁蓝莓、霍山石斛、铜陵鲈鱼等知名农产品案例遍及全省。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成功开发出涵盖蔬菜、畜禽、水产、经果林等110余类、320余个特色保险产品。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富民,省级财政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引导各市县将重点放在发展富农产业上。这一举措累计带动银行担保授信增信42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省58条县域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安徽省的“农业保险+”改革,本质上是一场通过财金协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系统工程。

这项探索,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保险、信贷、担保、期货等工具的跨界融合,更在制度层面构建了“政银保担基”多方协同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机制。

“从全省来看,2024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近5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100亿元。”省财政厅金融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更为重要的是,安徽省已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覆盖九成粮食作物和七成特色农产品、年逾2100亿元风险保障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建立起覆盖九成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收益保障机制;形成了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近2万名专兼职从业人员的基层服务网络。

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日趋成熟、基层服务网点广泛覆盖、与“三农”现实需求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弥补乡村振兴资金短板、优化农村金融供给的最佳切入点。

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市场配置失灵、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安徽省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提升行动,已在104个县市区推广实施(覆盖率达100%),全省已设立“乡村振兴保险(金融)服务窗口”1.4万个,真正实现“乡有点、村有人”,金融服务从“等人上门”变为“主动下乡”。

本年度,安徽省在“农业保险+”改革方面持续深化。此举不仅为安徽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是对安徽农村改革精神的有力传承与发展。

农业保险已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保单,它更是一条纽带,将金融资源、产业政策以及市场力量紧密相连。随着“农业保险+”模式的持续推广和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们在勇敢投入生产、安心经营的同时,也迎来了稳定增收的保障。这一变革正加速推动着农业的强大、农村的美丽以及农民的富裕,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在财金协同创新的力量下,逐渐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