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在智博会上,一款最新研发的电池碰撞智能监测系统引起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这款系统通过手持塑料锤对电池进行击打实验,屏幕上便立即显示不同的颜色,直观地显示出电池是否受损以及损伤的程度。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电池碰撞的精准感知和分级预警,为车主提供明确的决策依据,确保行车安全。”

动力电池在托底和燃爆方面的潜在风险,持续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在本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并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吉利神盾金砖电池可承受8针同刺不起火;长安汽车“金钟罩”电池技术通过材料与集成方式创新,实现电池“不冒烟、不起火”;赛力斯在电池内使用多个传感器,持续收集电池各项信息并上传云端以供分析……记者从智博会上获悉,针对电池安全,多家车企携手供应商带来拿手绝活,加快解决电池安全痛点。

“要确保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还需在电池事故隐患预测预警,以及新能源汽车火灾的主被动防控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说。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汽车安全内涵从传统的电池安全、车身安全,全面扩展至数据安全等多维领域。多方加快构筑隐私“防火墙”,通过硬件隔离、动态授权、敏感数据脱敏等技术,保障消费者隐私安全。

在本次智博会上,我注意到一些展出的车型已经搭载了多项先进的隐私保护功能。例如,对于驾驶人的生物识别数据,这些车型采用了全程本地化处理技术,确保了数据的绝对安全。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数据的使用记录,并随时撤回授权,充分保障了个人信息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当驾驶人启动飞行模式后,车辆能够一键关闭摄像头、蓝牙、哨兵模式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隐私保护水平。

目前,汽车安全观念正逐步从传统被动防护向主动智能防护转变,安全领域也从硬件层面扩展到了软件层面。在智博会上,我们推出了天枢智能平台,旨在打造一套全面的智能出行服务方案。这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的表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