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最近,上海野生动物园传来喜讯,其熊猫“芊金”成功产下一对龙凤胎,成为该园自开园以来诞生的第二对熊猫龙凤胎,同时也是上海首次迎来的大熊猫“子二代”。

首只大熊猫龙凤胎“月月”和“半半”的诞生可追溯至9年前。2016年10月4日,它们在上海野生动物园由大熊猫“优优”所产。

“芊金”于2017年10月10日降临上海,现年8岁,深受众人喜爱。

在今年的8月22日下午4点11分和5点17分,母兽“芊金”成功产下了两只幼崽,其中一只重200克的雌性幼崽,另一只重160克的雄性幼崽。

目前,“芊金”与幼崽身体健康状况稳定。截至9月4日,两只幼崽体重均明显增加,大崽体重499.8克,小崽体重394.5克。它们粉色皮肤上的白色绒毛已十分明显,眼圈、耳朵、肩带、前后肢也渐显大熊猫的标志性黑色。

有5年饲养经验的上海野生动物园大熊猫保育员孙文晓这次是头一回参加大熊猫的繁育工作,见证了龙凤胎诞生的她十分激动。

“虽然第一次当妈妈,但‘芊金’母性非常强,第一时间抱着刚出生的宝宝舔舐起来,用厚实的皮毛为它遮风保暖。”孙文晓表示,在为大熊猫诞生和享受母爱而欣慰的同时,整个保育团队十分紧张,因为绝大多数大熊猫只选择先前出生的一只幼崽进行哺育,对于后面诞生的孩子不管不顾,这是大熊猫为了适应严苛的野外生存环境而演化出的一种生存策略,雌性大熊猫没有精力同时带大两个及以上的幼崽。

“芊金”果然对后生的小崽不管不顾。保育团队立即启动预案,第一时间将其抱出,进行人工哺育,并定期骗过“芊金”,偷偷交换两只幼崽,让它们“雨露均沾”,也便于“芊金”熟悉两个宝宝的气味,将来“手心手背都是肉都会疼”。

毕竟人工保育环境代替不了“亲妈”的哺育,幼崽和母亲的长期相伴,才最有利于它们身心的发展。

这种方法在“月月”“半半”出生后就曾用过。当时,由于后生的幼崽体况较差,工作人员一刻也不敢松懈,24小时对其进行监控与护理,经过10天哺育后,情况才趋于稳定。

出生第五天,工作人员将两头幼崽对换,二宝由“优优”哺育,大宝取出人工哺育。在人工哺育初期,熊猫幼崽每2小时人工排便一次,每4小时人工哺乳一次。逐渐长大后,大熊猫幼崽的喂食和排便间隔期也会拉长。这是上海野生动物园建设上海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后首次采用人工育幼及换崽技术。

自2016年度开始,得益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指导和专业技术援助,上海野生动物园已顺利培育出8只大熊猫,其中包括两对可爱的龙凤胎。

园方强调,由于大熊猫幼崽体弱易损,亟需细致的护理。鉴于防疫措施极其严格,我们只有在确保所有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将其展出。恳请广大游客市民予以谅解。

然而,市民和游客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表达对大熊猫幼崽出生的喜悦与关爱。据悉,上海野生动物园计划于9月22日,即这对龙凤胎满月之际,开展包括为这对龙凤胎命名在内的多项公众互动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