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我国体育产业在过去五年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0%以上。有专家指出,未来应着重改进体育项目的持续运营模式,促进其与前沿科技更紧密的结合;同时,加强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以进一步挖掘体育市场的消费潜力。

《意见》针对增加体育产品供应提出建议,强调要多样化体育赛事活动。这包括发布针对赛事经济成长的专项政策,打造涵盖多个项目和不同层级的赛事体系,提升职业赛事的成熟度,以及激励各地区举办体育赛事活动。

随着“苏超”成为热门的文旅IP,多地接续举办区域性足球超级联赛,赛事溢出效应持续放大。8月,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开赛,贵州省的“村超”迎来全国赛总决赛。9月7日,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正式开赛,2025年四川省足球联赛将于9月20日开赛。

多地深挖体育赛事潜能,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浙江省体育局印发《浙江省赛事经济促消费激励举措》,支持各地引进举办高规格体育赛事。其中,引进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可最高激励800万元。北京市商务局表示,北京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其中精品赛事196项,在赛事期间设置消费场景,打造文旅体消费季。

“2025年以来,我国的体育赛事呈现出两大新特点。”中视辉煌(北京)国际体育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金伟表示,一方面,产业政策落地迅速,体育赛事与文旅、商业等深度结合,形成“赛中购,购中赛”,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动能;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层次更多元。国际化赛事与“村超”“苏超”“浙BA”等群众性赛事并行,形成体育赛事百家争鸣的景象。

为更充分地调动市场活力,推动体育赛事IP的特色化成长,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建议。她强调,体育赛事的运营方应着力强化科技在赛事中的赋能作用。借助5G、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幅提升赛事的观赏体验和互动性。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观众的兴趣点和行为模式,实现赛事营销的精准化。 此外,王兆红副院长还建议,体育赛事应积极拓展跨界合作,通过开发赛事衍生商品、策划一系列相关的周边活动,形成跨领域的联动效应。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赛事内容,还能吸引更多元化的观众群体。 在创新赛事参与方式方面,王兆红副院长建议引入新颖的玩法,例如制作赛事纪录片,以此来扩大赛事的受众范围,让更多人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并参与到体育赛事中来。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体育赛事有望实现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涵盖了冰雪、山地、水上、陆地、航空等多种类型,这些运动在多个地域均可跨季节进行。目前,我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已突破4亿大关。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魏国学指出,打造高质量的户外运动目的地,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为此,我们需要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户外运动的可及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户外运动的乐趣。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