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生活在线 正文

江淮大地,宛如一幅四通八达的画卷,它承接东西,连接南北,拥有着独特的“四方通达”之美。安徽省以其壮丽的淮河和浩瀚的长江为界,从北至南,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交错,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安徽孕育了“皖北务农、江淮崇仕、皖南经商”的地域特质,这些特质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和一幅生动的“性格地图”。江淮之美,不仅在于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这片土地上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这种天然形成的人文地理差异特点,不仅是安徽省文化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核心依据,同时也为创新旅游场景和推动新型消费模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力支撑了全域旅游的持续发展。

歙县三盏“鱼灯”游出徽州,成为抖音7.5亿播放量的“顶流”,游进瑞士日内瓦、纽约时报广场、罗马新春游园会,游成《原神》《江南百景图》里的游戏动漫角色。2024年以来,鱼灯带动歙县文旅消费超50亿元,主题民宿、咖啡店、沉浸剧场相继涌现。2025年春节,小小鱼灯,吸引15万名游客涌入歙县,村民直接增收400万元。

多年从事区域旅游研究的黄山学院旅游学院首任院长胡善风教授评价,近年来,仅这三盏火红的鱼灯神奇地游弋四方,就为皖南地区拉长短板,提升国际化程度、熨平季节性客流波动、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出很大的综合效益。

在省城合肥,罍街以出土文物“罍”为文化IP;原安徽省机械化粮库,改造成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这两地深度融合江淮饮食民俗,成为远近闻名的“徽味印象体验地”。最近推出的全国首条量子科普研学游线路,串联合肥科技馆、中国科大先研院等六个站点,将前沿科研及产业应用场景系统化地转变成青少年趣味体验,社会反响良好。

“江淮地区的优势是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科技创新交织。”胡善风表示,以合肥都市圈为核心,依托大别山、巢湖和合肥创新链、产业链,拓展生态游、红色旅游、沉浸式展览、未来研学等“科技+文旅+文创”应用场景,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去寿县9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楚文化博物馆,在跨年祈福、迎春撞钟、歌舞迎宾、花车巡游、武士换岗中,直观感受千年文脉;到淮北夔牛天街感受老电厂里机械巨兽“活了”的赛博文化冲击;跟着“六姊妹”游淮南,沉浸老城故事、矿路岁月、小院生活的“淮南旧事”……

在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吴文智看来,黄淮海大平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平原,在“单一”中蕴含着“丰富”和“典型”。淮北地区是中原文化圈的重要“边疆”,是文化的故乡。以淮河文化为代表,融合了老庄文化,楚汉、三国及明文化等,人口众多,民俗丰富。做好场景叙事,丰富游览体验,努力串珠成链,就能打破“熟悉的平原上没有风景”的看法,提升皖北文旅能级。

文旅产业的布局如同下围棋,有“气”有“眼”,善于“打劫”,方能“一子落满盘活”,这要求以全域思维、在关键点位精心做好“内容”。

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它所带来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念。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再仅仅为旅游产品本身支付费用,而是更加看重在旅行中获得的美好情绪、触动心灵的记忆以及与文化的深刻共鸣。这些无形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了消费者支付的重要原因。 胡善风指出,传统的门票可以被视为一种“一次性入场券”,而体验经济则更像是发放给消费者的一张“一辈子邀请函”。这种以“过程价值”为核心的消费变革,不仅是对传统旅游方式的颠覆,更是当下安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期待。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如何打造富有情感和记忆点的旅游产品,如何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将是推动安徽文旅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他提出,皖北地区应紧密围绕淮河文化的核心叙事,深入挖掘其深厚底蕴;江淮地区则应聚焦科技创新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开展“未来实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皖南地区则需着重打造“山水村夜”的特色文章,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和乡村魅力。通过这些举措,共同促进文旅资源的更新迭代和价值重塑,打造出各具特色、和谐共生的“皖字号”文旅新业态集群,展现皖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资讯资讯